众生善根发动,谓之机;大悲为之感动,谓之应。机应相称,称为道交。法华文句记卷一上(大三四·一五五上):“诸佛不来,众生不往;机应相称,故曰道交。” p562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缠缚有情而使不自在之生死苦报也。...(术语)三宝及戒之四证净法总收于信戒之二种。盖三宝净者,以信为体,戒净即为戒也。俱舍论二十五曰:由所信别故名...【非心俱灭法】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十五页云:非心俱灭法云何?谓声意处,及非心俱灭十处少分。...(名数)一、因缘变,谓心心所变现相分,不借能缘之分别力,由自己种子之因缘而生,有心色之实体实用者,即三类境中...(?~742)日本华严宗初祖。唐代新罗国人。早年出家,曾来中国从贤首法藏大师学华严。日本天平(729~749)年中赴...【轮回】 轮回梵语 Samsara、音译僧娑洛,义译为轮回,亦译为生死,亦译作转回转生,或生死相续。谓众生依惑业之因...(术语)莲华藏世界之大小释迦互为主伴,金胎两界之诸尊互为主伴,是乃华严所说十六缘起门之主伴具足相应门意也。...【三种顾恋】 p0180 瑜伽七十一卷二页云:复次有三顾恋;修四念住,能为对治。一、顾恋助伴。二、顾恋利养。三、顾...羯磨疏·诸界结解篇:“言制意者,夫羯磨说戒,正法住持,由僧弘演,方能远被。义须通遵,理无限隔。但以事杂据缘,...今明六趣,当以三事:一因,二缘,三果。妄惑为因,作业为缘,受报为果。由根尘识等、境受想等之妄惑,起身口意善恶...(术语)十真如之一。于十地中第二离垢地所证之真如。是地持极净之尸罗故。于证亦具无边之功德,于一切法最胜,故名...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: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阿罗汉也生死...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。与大苾刍众俱,谓过数量...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,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,弥勒菩萨摩诃...三条鱼的寓言十分耐人寻味。古时候,波罗奈河里有三条鱼,名叫大思、小思和中思。它们沿着河从森林游到有人烟的地方...
【原文】: 证心大德。问心要于予。予曰。心要莫若念佛。寿昌云。念佛心即是佛。盖现前一念之心。无性缘生。缘生无...
我们在世间,犹如蛆在粪坑里,囚在监牢里,苦得了不得。往生西方,如出粪坑监牢,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,何可怕...
【净土起信一:净土之说,多见于日用之间。而其余功,乃见于身后。不知者,止以为身后之事而已。殊不知其大有益于生...
往生一「往」不退,「生」活在清净快乐的佛世界 我们常常说要往生极乐,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「往生」的意义,所以嘴...
宋儒窃取佛经心性奥义,以宏阐儒道。深恐后人学佛,以致儒教门庭冷落,遂以得于人者,反谓人不我若。乃曲为辟驳,谓...我们常说的五行为五元运行之意。指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。以此五数于天地间运行不息,称为五行;其为万物化育生成要素...
用虚幻观来看待问题 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是一场梦,如梦幻泡影,每个人都是梦中的一个角色。既然知道人生的经历...
道交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道生 | 下篇:道光 |
为历代皇帝受佛戒之仪式。据明代辍耕录之受佛戒条载,累朝皇帝,先受佛戒九次,方正大宝,而近侍陪位者,必有九人或...
缠报
信戒
非心俱灭法
二变
审祥
轮回
互为主伴
三种顾恋
摄僧作法界制意
六趣
最胜真如
【大藏经】阿閦佛国经
【大藏经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
三条鱼的寓言

念佛生净土,方是大乘不可思议的圆顿法门

往生西方,如出粪坑监牢,何可怕死

净土法门不仅利益身后且益生前

「往生」与「枉死」

关于宋儒辟驳因果轮回
佛教中的「五行」有哪些含义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