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pratyeka-buddha 之音译。意译作缘觉、独觉。又作贝支迦、辟支。为二乘之一,亦为三乘之一。乃指无师而能自觉自悟之圣者。据大智度论卷十八、大乘义章卷十七本载,有二义:(一)出生于无佛之世,当时佛法已灭,但因前世修行之因缘(先世因缘),自以智慧得道。(二)自觉不从他闻,观悟十二因缘之理而得道。[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四、慧苑音义卷上](参阅“缘觉”6132) p5613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指通达实相之理而破除诸相之智。维摩经卷中不二品(大一四·五五○下):“达罪性则与福无异,以金刚慧决了此相。”...【五趣皆有法尔胜事】 p0286 大毗婆沙论十二卷十七页云:五趣皆有法尔胜事。谓地狱趣、异熟色等,断已还续。余趣不...(杂语)守护国经九载释迦成佛记内云:于鼻端想净月轮,于月轮中作唵字观。...戒,乃万善之根本。据大宝积经卷一○四载,能受正戒者,增长一切善法,反之,则著于邪见,堕于外道,故戒有二种不同...(名数)五灯录中公案之数凡一千七百则,山房夜话上曰:且如禅宗门下,自二祖安心,三祖忏罪,南岳磨砖,青原垂足。...【无明行相殊胜】 p1078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页云:复言:世尊!云何无明行相殊胜?世尊告曰:如是无明,隐覆真实...(术语)谓有力能堪物也。起信论曰:于一切时一切处,所有众善,随己堪能,不废修学。止观七下曰:地持云:得胜堪能...【诸外道见违诤所生众苦】 p1361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三页云:云何名诸外道我见违诤所生众苦?谓此正法毗奈耶外,所有...(书名)一卷,具名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。华严宗第三祖贤首着。教修华严之观法而还归于一心之本源。一卷分为六颂...【有为法有三分齐】 p0554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六卷一页云:有为法有三分齐。谓时、色、名。时之极少,谓一剎那...【毗钵舍那】 梵语 vipacyana,是‘观’之义;即以寂静之慧,观察六根、六尘内外诸法,使三昧成就而进趣菩提之修法...妙法莲华经弘传序(唐终南山释道宣述) 妙法莲华经者,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。蕴结大夏,出彼千龄。东传震旦,三百余载...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,道之所生万殊,名盖众名之假,生非有生之实。然则修促共尽,小大同期,而金字丝编、缃...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便告比丘:「有九辈九因缘,命未尽便横死。一者为不应饭为饭,二者为不量饭,三者为不习...
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:第一,福田清净;第二,意乐清净;第三,供品清净。 第一、福田清净。 佛和菩萨具有圆满的智...
佛陀出世以后,先讲生死流转的果报。我们前面讲人天乘的时候,佛陀对人天安乐的果报,并没有加以否定,我们可以看得...唐朝时,西域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,德高望重,名震四天竺国。某一年身患恶病,痛苦极为惨烈,无法忍受,正想自杀以求...
苦谛 即三界六道之苦报。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,即有情世间、器世间。苦以逼迫为义。《华严经》云:苦圣谛,...问: 在诵经时,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? 大安法师答: 读诵佛经,一定得至诚恭敬,如是方可消业障、开智慧。如果...昔日萧衍帝(即梁武帝)心中乐善好爱修行,礼拜志公和尚为国师。惟有郗氏皇后,心不信善,造业深重,死后堕落,作一...
念一句佛号可以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,那我们如何念一句佛号来帮我们灭除业障? 你如果看《弥陀要解》,《弥陀要解...一个亲戚去世了,我们送她到殡仪馆火化。我对火化的环节深感神秘和好奇。通过一个朋友的疏通,我被允许参观了遗体火...
辟支佛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跪炉 | 下篇:农民 |
(界名)弥陀之极乐净土也。意谓弥陀报大愿所成就之无垢清净净土也。...
金刚慧
五趣皆有法尔胜事
释迦观唵字成佛
二种受具戒法
一千七百则公案
无明行相殊胜
堪能
诸外道见违诤所生众苦
妄尽还源观
有为法有三分齐
毗钵舍那
【大藏经】妙法莲华经
【大藏经】正法念处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九横经

做供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

从痛苦中觉悟,往生的力量才能坚定
重报轻受

略说四谛--苦集灭道
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
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