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浙江西天目山狮子岩之左。元顺帝至元十六年(1279),高峰原妙禅师来此建构禅丛,称师子院。延祐五年(1318),改名师子正宗寺。元末罹兵火,明洪武四年(1371)松隐禅师复兴之,至二十四年乃蔚为丛林。其后复于明末遭毁,康熙四年(1665)大觉国师重兴法席,于故址建造开山殿。[天目山名胜志(钱文选)] p552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仡那】 或缮摩,此翻生。瑜伽云:五蕴初起,名之为生。依壳而起,曰卵生;含藏而出,号胎生;假润而兴,曰湿...(杂语)色者女色,味者爱味也。无量寿经上曰:处宫中色味之间。...指真如之实体。真如广大,含涵一切,故称之大;总体一味平等,无差别之相,故称总相;为修行者之轨范,故称之法;观...(经名)一卷,失译人名。说贤劫千佛中上首十六尊之秘印密咒。...(术语)在声闻,缘觉,菩萨之三乘,各具唯一种子之众生曰定性,具二种或三种之众生曰不定性。总不具三乘之无漏种子...清规是中国禅宗寺院(丛林)组织的规程和寺众(清众)日常行事的章则,也可说是中世以来禅林创行的僧制。本来中国佛教从...阿弥陀经中之一句,乃表示往生净土之因行。执持,固执不动之意。意即专心称念阿弥陀佛之名号。阿弥陀经(大一二·三...宋代永济(山西临晋)人。字憨哥,号竹西先生。其父善绘释道人物,居正受父学,更求教于周昉,技术益精。仁宗天圣中...(杂语)Caitya-Vandana,谓敬拜佛塔也。寄归传二曰:制底畔睇或云制底畔弹那,(中略)畔睇者敬礼也。凡欲出外礼拜...(1622~?)明末清初临济宗僧。上洋人,俗姓顾。十八岁,国事遽变,遂萌出家之志。先后参礼福田寺之袪非、定生二师...亦名:知足受衣 子题:在家人知足、出家人知足 含注戒本·三十舍堕法:“若三衣都失,彼(比丘)应知足受衣。知足有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佛说弥勒下生经...在家菩萨戒本(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) 香赞 炉香乍热。法界蒙薰。诸佛海会悉遥闻。随处结祥云。诚意方殷。诸佛现全...
某某师!要是有人,你在那讲经说法,或者你在放蒙山、结手印,他啪嚓啪嚓啪嚓!都给你照相,你在那坐着,心里感不感...
世人哪里知道,暴富之后,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幸福生活,相反,痛苦却随之摩肩接踵而至,甚至丢了性命。对此...
我们一个净土宗的修行者,当然我们希望能够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,所以我们叫做:为菩提道,求生净土。那么求生净土,...问: 如何对恶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?对于冥玩不化的恶人,我们还要坚持吗? 宏海法师答: 对于恶人自己讨...一个人忆念观世音菩萨时,为什么你的贪嗔痴会淡薄?因为观世音菩萨在因地时他有这部分的功德。所以你跟他的功德一接...
唐朝时候,有个宰相叫鱼朝恩。有一次,国王接见一个老和尚,是国师,国王封的国师。这次这个皇帝召见这个国师的时候...
所谓六根对六尘,因为六根在接触六尘,不去分辨的时候,它仅仅是叫根尘相对,无所谓苦和不苦,只是根、尘、识三者接...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说法时,国中有一淫女,名曰莲华。 她自觉地发出善心,去放下一切世事,出家为比丘尼,独自向...
狮子正宗禅寺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牒释 | 下篇:狮子吼 |
又作逆修。欲于死后往生净土,趣入菩提之道,故在生前预修善根功德。或在临终之际,预先行佛事,以免堕在三途八难中...
仡那
色味
大总相法门
贤劫十六尊
定性
清规
执持名号
王居正
制底畔睇
德风
过分取衣戒知足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弥勒下生经
【大藏经】在家菩萨戒本

遇到这种情况,心里是否感觉很风光

暴富并没带来幸福

以空性的心态来操作善业
如何对恶人和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
拜佛、念佛就是广结善缘

当你不高兴的时候,查一查原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