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心念奔转不停,如盘上之圆珠。释门归敬仪卷上(大四五·八六一中):“教称野鹿,又等圆珠。”有情之心念时刻奔转不停,乃至于一念之中,随染净之缘而变现、生起三千诸法,于天台宗,特称为事造三千、变造三千、事用三千、修德三千、修起三千。 p540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阿赖耶识与诸受俱转转相】 p0784 瑜伽五十一卷七页云:复次阿赖耶识,或于一时,与苦受、乐受、不苦不乐受、...(明王)不动明王者五大明王之中尊,为大日如来之化身,故冠以大日之二字。...又作现身成佛、现生成佛。即发菩提心后,不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等长时之修行历程即可成佛,亦即以现在之身即可成佛之...【为性不好亲近于他】 p1176 瑜伽七十一卷十四页云:由三因缘,为性不好亲近于他。一、性不黠利故。二、性非福田故...在一切的天中,除了无想天和非想非非想天之外,其余的都是有想天。...(术语)分见谛已上菩萨之阶位为十地,此中历二大阿僧祇劫,其第三地称为发光地。...(经名)具名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,二十卷,赵宋天息灾译。略云文殊仪轨。...【三恶寻自性】 p0198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三页云:问:此三恶寻,以何为自性?答:欲寻,以欲界五部六识身俱贪相应...亦名:沙弥尼四衣 子题:缦衣、缦服、沙弥尼亦有覆肩衣僧祇支 行事钞·沙弥别行篇:“萨婆多,沙弥受戒已,应持上下...又作回向轮陀罗尼、回向陀罗尼。以诸善根回向一切众生,而消灭彼等恶业重罪之陀罗尼。其真言为:唵(oj,归命)娑么...四威仪中,坐为第一。食易消化,气息调和,可以入道。若懈怠睡眠,诸烦恼贼,常伺其便。若行若立,心动难摄,是故常...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...大方广佛华严经...闻如是: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。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,稽首于地。世尊寂静默无所说,光...一 放生甚难 放生一事,在今天法弱魔强的混沌时代提倡甚难,所遭受的责难批评也最多。这是因为末法众生业障深重,没...
很多学佛修行的人,初学佛的时候总是有所求的,或是希望家庭祥和、事业顺利,或是希望身体健康、诸事顺利,或是希望...
禅宗这一法,是让我们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,要靠自己。学佛修行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也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,而...在众多的天宫中,有一首陀会天,天王威仪庠序,相貌庄严非常,全身所散发出的光明遍照十方。是什么样的因缘,让首陀...
良介禅师,唐时会稽诸暨人,二十一岁在崇山受具足戒。他很欢喜游方参访诸山长老,曾于南泉禅师那儿领悟了禅旨,继而...
《解》净土法门。三根普摄。绝待圆融。不可思议。圆收圆超一切法门。甚深难信。故特告大智慧者。非第一智慧。不能直...
已是许久没有读书了,只因心总被琐碎的烦恼充溢,没有潜下来的时候。而读书不静看到的字字珠玑也成浮躁。于是宁肯让...
佛教的思想是因缘观,先知命而后认命。很多人一学佛就要改变命运,这是错误的。佛教的第一个思想是先看到外在的结果...
圆珠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圆悟祸门 | 下篇:圆寂 |
(术语)Lakṣaṇa,又作逻乞洒,椤乞尖拏。译曰相。事物之诸相也。大日经七曰:梵云逻吃洒,此翻为相。演密钞八曰...
阿赖耶识与诸受俱转转相
大日大圣不动明王
即身成佛
为性不好亲近于他
有想天
第三地
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
三恶寻自性
沙弥二衣
回向陀罗尼
长坐不卧
【大藏经】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方广佛华严经(81卷)
【大藏经】佛说法灭尽经
圆因法师《将心比心谈放生》

观想的供养能否得到真实的福报

学佛的三不退
净居天请佛洗浴

来去自由的良介禅师

净土法门,圆收圆超一切法门

沉默的美好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