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开与遮。开,许可之意;遮,禁止之意。又作开制、遮开。为戒律用语。即于戒律中,时或开许,时或遮止。小乘戒之戒法较严,并无开许;大乘戒法则本慈悲愿行,与活用戒法之精神,时有开许,称为开遮持犯,为大乘戒之特征。如安住净戒律仪之菩萨,见盗贼欲杀害众生,造无间业,不忍此恶贼死后受大苦,以慈愍心,断彼性命,此即开杀戒。[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一、梵网菩萨戒本疏卷一、四分律行事钞卷中](参阅“持犯”3816) p5313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杂名)大小便也。法华经授记品曰:便利不净。...【非学非无学见】 p0717 大毗婆沙论九十八卷七页云:云何非学非无学见?答:眼根、五见、世俗正见。此三见相,...(名数)老子孔子颜回也。止观五曰:元古混沌,未宜出世。边表根性,不感佛兴。我遣三圣,化彼真丹。礼义先开,大小...为华严宗用以说明“法界缘起”主要原理的“因六义”之一。系依准唯识宗“种子六义”中之“待众缘”之义而立。即诸法...【疑盖】 p1287 如五盖中说。 二解 法蕴足论五卷十八页云:云何疑盖?谓于佛法僧及苦集灭道生起疑惑、二分、二路、...(饮食)Madhugola,饼名。善见律十曰:麻豆瞿罗,汉言美饼。大日经疏七曰:末涂共啰饼,亦着鉴,兼以糖蜜涂之。...(术语)为诱导于真实之道,而假设之教也。...【三种修瑜伽师】 p0204 瑜伽二十八卷十三页云:问:修瑜伽师、凡有几种?答:三。何等为三?一、初修业瑜伽师。二...亦名:法同食别界结法、结同法别利界法、同法别利界结法、单法同界结法 子题:法同食别界 随机羯磨·诸界结解篇:“...洞山三路之一。禅林中,每以展手之动作表示诱引接化之意,亦即化益众生之方便作法。 p4086...五戒者,戒为戒止不为,五戒乃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也。饮酒以其过在纵逸狂乱愚痴不明也。五戒之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,前后围遶。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,偏袒右肩,右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尔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(tǎn)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? 佛告无尽意菩...一位风水名师,为人看坟断宅非常准确,经过调理的宅墓许多人都成了富贵。但他自己的儿孙们都不富裕,也没有一个当官...
汝既发心皈依,今为汝取法名为德熙。谓以大菩提心,俾若自若他,同得沐佛慈光,生佛净土也。所有三皈,五戒,十善之...
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,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,以是个人的认识知见也各存不同。此种情况自古皆有之。据经典所依...
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,第一个是色蕴,就是我们的外境,一切的物质世界;第二个是受想行识,它是一个精神层...佛世时,曾以一则染布的故事作譬喻──有一天,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。城里有一条十分热闹的街道,贩卖着各种...
布施如果附带不合理的条件,是可以不接受的。这是为了要帮助对方,舍弃不好心念的做法,让他真正安住在布施的善法中...
出家,乃出离俗家牵缠杂务之束缚,以期证悟无上菩提为宗,志在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为旨。 对自己而言,应自度自利,...一天,佛陀在王舍城附近的灵鹫山,与大众比丘开示涅槃法的微妙殊胜,魔王波旬知道后,即起恶念:佛陀在王舍城向比丘...
开遮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开敷华王如来 | 下篇:开坛 |
(术语)丰足利人也。法华经譬喻品曰:饶益诸子等与大车。...
便利
非学非无学见
震旦三圣
空无力待缘
疑盖
麻豆瞿罗
方便假门
三种修瑜伽师
摄僧法同食别界结法
展手
五戒
【大藏经】右绕佛塔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【大藏经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行善才能得福报

学佛人须以躬行实践为事

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

色受想行识的生命
染布的譬喻

因布施而起的贪爱执着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