庵没罗,梵名 āmra,意为庵没罗女之园。又作庵婆罗园、庵婆梨园、庵罗卫林、庵罗树园、庵没罗林。或作奈氏园、甘梨园、奈园。位于中印度吠舍厘城(梵 Vai?ālī)附近,系庵没罗女所献与佛陀者,故以其名称之。佛陀尝于此说维摩经。[出曜经卷三、维摩经疏卷一(嘉祥)、玄应音义卷二十一] p5257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远离猥法】 p1257 瑜伽八卷十五页云:愿受持梵行故;名远离猥法。...【非有俱有法】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:非有俱有法云何?谓除有漏俱生诸无漏法,诸余无漏法。...【赖耶王所相应】 此指与第八识相应的心所。与第八识相应的心所,只有五遍行所,即触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。《八识规...(术语)又曰直往菩萨。渐悟菩萨之对。无始以来,于第八阿赖耶中,有菩萨之法尔无漏种子,无为二乘之修业,直进入菩...亦名:别界、大界中别界 子题:围轮别住、兰若地、铁围 羯磨疏·诸界结解篇:“(一、引病缘明开结)五百问云,界内...(术语)断字,主眼也,坐者平坐之义。碧岩六则评唱曰:坐断千差。同三十二则垂示曰:十方坐断,千眼顿断。碧严四则...【三种重障】 p0181 俱舍论十七卷十五页云:薄伽梵说:重障有三。谓业障,烦恼障,异熟障。如是三障,其体是何?颂...何等加行善?谓依止亲近善丈夫故。听闻正法如理作意,修习净善法随法行。...乃虚空十义之一。谓真如之体性平等,于一切法皆平等而无有差别。宗镜录卷六(大四八·四四六下):“虚空有十义,其...最早翻译汉文佛经为藏文之译经师。俗姓巴,传为金城公主时留藏汉人之后裔。曾为弃隶蹜赞王(704~755)所派遣,往长...(异类)十王经曰:官前有大树,名衣领树。影住二鬼:一名夺衣婆,二名悬衣翁。(中略)婆鬼脱衣,翁鬼悬枝。显罪低...准提咒持诵仪轨...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、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,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,五百比丘...净土十疑论序 宋、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极乐。娑婆,秽土也;极乐,净土也。娑婆之寿有量;彼土...
佛门把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叫做五毒心。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,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,就无法明心见性。现简述如...忍辱,从世间法来说,这是一个做人处世、待人接物的修养问题。从出世法来说,它是一个了生死、出轮回的重要修持法门...佛陀普度众生,跟他出家学道的有五众弟子,一、沙弥(小和尚),二、沙弥尼(小尼姑),三、式叉摩罗(学戒女),四、比丘...在没有修学的那些年,我为金钱忙碌,为名声忙碌,为了与周围人相互攀比忙碌,为了弱肉强食的竞争环境而忙碌。因为忙...回顾中国两千年的佛教历史,我们会发觉中国佛教在这两千年当中,出现了很多祖师大德;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,大乘思想...
僧无为 吴江流庆庵无为能公。齿先予。德先予。出家先予。予蚤岁游苏湖间。与同堂坐禅。及予住云栖。公来受戒。求列...
问: 经过师父的分析、解释四十八愿,弟子对弥陀的功德有更丰富的认知。但是极乐世界的庄严,弟子粗糙的凡夫,很难...
我们现代人在身体上下的功夫最多,生活里面对身体下的功夫最多,一打开电视,那些营养品、养颜液等针对身体的广告也...
庵没罗园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綖经 | 下篇:庵没罗树 |
如来四智相应之心品定有二十二法,称为二十二无减。即作意、触、受、想、思、欲、胜解、念、定、慧、信、惭、愧、无...
远离猥法
非有俱有法
赖耶王所相应
顿悟菩萨
摄僧大界中别界
坐断
三种重障
加行善
平等义
桑希
悬衣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准提咒持诵仪轨
【大藏经】优婆塞戒经
【大藏经】净土十疑论

何谓「五毒心」
昌臻法师《学佛必须忍辱》
明旸法师:出家有三种不同的意义
心田中的野草与菩提种子
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开的

【推荐】莲池大师:竹窗随笔

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