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菩萨悟入唯识之理以前所成就之四智。唯识宗主张诸法皆由心识所变现,故否认心外有实法之说,为破除外道对“实我实法”之执着,遂揭示此四智之说,以一一驳斥外道之见解。(一)相违识相智,谓鬼、神、天、人等不同趣之众生,虽见同一境物,然所见各别,故知此乃随见者业力而异,而非境界之实有。(二)无所缘识智,吾人凡缘过去、未来、梦等虚幻之境,皆由心所变现,随时变迁,而非境之实有。(三)自应无倒智,谓一切凡夫须藉修行证悟始得解脱,而非自然即可成圣成佛,故知境界之虚幻;若境界为实有,则凡愚众生皆可不经修证而自然了悟心外之境以得解脱。(四)随三智转智,即:(1)随自在者智转智,谓已证得心自在之圣者,可随所欲而转变外境皆成;境界若实,则圣者亦无从随心自在转境。(2)随观察者智转智,谓已得殊胜禅定之圣者于修观时,观一境而众相现前,故知境界非实有。(3)随无分别智转智,谓对已证得无分别智之圣者而言,一切境相皆不现前,故知境界之非实。 p5220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譬喻)麟喻独觉也,独觉有麟喻部行之二种。...(术语)胎藏界之诸尊如其位安置于坛场者,曼陀罗为坛场之义,轮圆之义,坛中安置十三大院四百十四尊,一切之功德轮...【所通达法】 p0740 品类足论六卷三页云:所通达法云何?通达者:谓善慧。此以一切法为所通达。随其事,此复云...又作五念、修净土五念门。出自天亲之净土论。指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五种忆念修行门。即:(一)礼拜门,谓清净身业,一...【最后生】 p1154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五页云:云何菩萨最后生?谓诸菩萨、于此生中,菩提资粮、已极圆满。或生婆罗门...自性本具之三宝,即众生具有灵明觉照的佛性为佛宝,其性常寂圆净为法宝,有融妙和乐义为僧宝。...(术语)凡字轮大别为三,初以阿字(四十二字门),五阿字(五十字门)为第一分,次以迦乃至婆之二十字为第二分,次...(书名)具名大乘止观法门,四卷,陈南岳慧思,说其心要,立五门:一止观依止,二止观境界,三止观体状,四止观断得...凡十二卷。宋代知礼撰述。又作金光明文句记、光明文句记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。本书随文解释智顗之金光明经文句。...亦名:犍度、二十犍度 子题:比丘戒本、受戒犍度 济缘记·释疏序:“二众戒本,二十犍度,皆名法聚。准五百结集文,...乃对佛之尊称。意为人中之尊。增一阿含经序品(大二·五五○上):“人尊说六度无极。” p257...大势至法王子,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忆往昔,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,名无量光;十二...楞严咒注音版...劝发菩提心文...第一是布施 1、财布施 我们到一个地方弘扬佛法、建立道场,千万别化缘,一化缘就把人化跑了。别让民众一看到出家人...【原文】 有诵六祖偈云:惠能没伎俩,不断百思想,对境心数起,菩提作么长。扬扬自谓得旨,便拟纵心任身,一切无碍...问: 如何放下烦恼? 正如法师答: 人生在世,烦恼总是难免的,有的烦恼容易放下,有的烦恼一时放不下,有的烦恼则不...真正修道人不一定要在这个田地、资身用具上去预作策划。街头一饭,对修行人来说,托钵;冢间一宿,住在坟墓之间。这...世界和平 世界和平,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,亦是人类一致的希望。可惜,自古至今,人的心愿都无法实现。特别是现在...问: 现在弘扬《弟子规》的朋友们也经常宣扬《二十四孝》。可是我听说里面有个郭巨为了孝养母亲,却要活埋自己的亲...佛陀在经典上说:一切有情,皆依食住。有情众生的依止处有四个饮食是非常重要的: 第一个是段食, 段就是分段的饮食...1,老鼠嘲笑猫的时候,身旁必有一个洞。 2,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下的两人,虽然地位不同,但在对方眼里,同样的渺小...
菩萨所观四智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菩萨戒义疏 | 下篇:菩萨本业经 |
【无间运转作意】 p1077 瑜伽二十八卷十一页云:云何无间运转作意?谓从了相作意已后,乃至加行究竟作意;是名无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