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lobha, rāga, abhidhyā。又称贪毒。略称贪。三毒之一,十不善之一,十大烦恼之一。与“渴爱”(梵 trsnā)同义。即对于自身所好之对境生喜乐之念,而起贪着之心及取得之欲望。与无明共为起三界轮回苦之根本烦恼。法华经譬喻品(大九·一五上):“诸苦所因,贪欲为本。”(参阅“贪”4792) p4793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指佛菩萨之应现。又作影响、影向。诸佛菩萨为辅助佛陀教化而自在示现,如影之随形,如响之应声,以随机济度众生。影...【广说戒】 p1323 瑜伽八十三卷八页云:复次广说戒者:中嗢柁南曰:尸罗、法、杀生、具戒等,广说。言尸罗者:谓能...(一)指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。此三心乃往生净土之正因,故称三因。[往生礼赞偈](参阅“三心”532) (二)佛性...(一)以乳与水之相融比喻物之和合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即以乳、水分别比喻众生心与佛心,谓众生之心如乳,为所缘之心;...(譬喻)觉性圆融,周游不息,故以车轮为喻。关尹子曰:修真炼圆。性通觉轮。...又作内五事。为难提释经所载五种发自内心之法。即:(一)舍不信意,谓佛弟子于如来之法,应常存正信之意,则无量法门...(佛名)众香世界之佛名。玄应音义三曰:香积,梵言乾陀罗耶。维摩经香积佛品曰:上方界分,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,有...(名数)佛性有三:一、正因佛性,是法身如来之因。二、了因佛性,是报身如来之因。三、缘因佛性,是应身如来之因。...即以智慧观事、理诸法,而照见明了之意。又“观照般若”则指能观照事、理等诸法实相之理之智慧,为五种般若之一。肇...【求有】 p0696 大毗婆沙论七十卷九页云:问:何故中有名求有耶?答:于六处门,求生有故。如住中有,求后有心...我的意思。唯识论说:我谓主宰。...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、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,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,五百比丘...净土十疑论序 宋、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极乐。娑婆,秽土也;极乐,净土也。娑婆之寿有量;彼土...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(往生咒)...
论语里面说:智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我们天天学佛的教法,就是要把自己培养得有智慧。虽然不能一下子变为一...
常常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,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,应该想一想是否是我的想法不正确,或者我的做法有问题,我们...此次北来讲经,辱承诸位欢迎,并聘为本会名誉会长,不胜感谢之至!本会创立,专以提倡戒杀放生为务,圆瑛无任赞同!...
三宝者,佛、法、僧也。其义甚广,今唯举其少分之义耳。今言佛者,且约佛像而言,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。今言法...
我们知道,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,莲池大师为标禅净同归之说,所以也将净宗的阿弥陀经及无量寿经判入顿教。因...
北东园笔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:林则徐的好友,江苏巡抚、两江总督梁章钜,和张元宰友善,曾经问张元宰:您家中人才辈...记者: 印顺大和尚,很多人对您出家前的经历非常感兴趣。 印顺: 不管是曲折还是平淡,它都已经过去,并不重要,重...
《楞严经》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。返妄归真当然你要先了解什么是真妄。首先我们看左边这个叫作生灭心。我们的生灭...
贪欲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贪染 | 下篇:贪欲三种发相 |
(杂语)法门之匠人也。如世之工匠,能成诸器,以喻名德,能成弟子之三学也。演密钞四曰:如世工匠成诸器,阿阇梨法...
影向
广说戒
三因
乳水
觉轮
内五法
香积
三身佛性
观照
求有
主宰
【大藏经】优婆塞戒经
【大藏经】净土十疑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(往生咒)

学会从奉献中获得法喜

要平息愤怒,必须舍去对他人的怀恨
圆瑛法师《放生开示》

如何敬佛敬法敬僧

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

厚德载福--清朝父子宰相张英、张廷玉家的故事
印顺大和尚谈出家的经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