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将新译华严经九会说法分为四分,即:(一)举果劝乐生信分,略称信分,即第一会中举扬如来依正二报殊胜之果,以劝励当机者生起欣乐、净信之心,故称信分。(二)修因契果生解分,略称解分,即第二会至第七会以进修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十定等六位之圆因,契证十身之妙果,令闻者生胜解,故称解分。(三)托法进修成行分,略称行分,谓与会大众既对前七会生起胜解,即于第八会摄解成行,随举一行而六位顿修,故称行分。(四)依人证入成德分,略称证分,即于第九会中诸行既已圆满具足,则随事而显理;亦即善财童子历参善知识,随其所见所闻而无不证入,故称证分。(参阅“大方广佛华严经”758) p5242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独觉乘】 p1383 显扬三卷十四页云:二、独觉乘。谓住独觉法性;为令自身证寂灭故;不由师教,发正愿已,修方便行...谓众生之二种命,一者命根,二者智慧命。大智度论卷七十八(大二五·六一○中):“众生有二种命,(中略)是人得智...(术语)外来杂乱吾正念者。无论何事凡妨正念者皆是也。往生礼赞曰:若能如上,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,十即十生,百即...亦名:威仪法 子题:比丘衣服不净非人所诃、具足受持威仪教法僧宝不断、僧宝不断、上座轨众之法、僧跋、等供 行事钞...【此世他世乐利行】 p0617 瑜伽四十三卷十六页云: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利行?当知此行略有九种。谓诸菩萨、于他...一切众生都是佛子,但凡夫只是外子,二乘是庶子,菩萨才是真子。...【四无量心】 这是四种广大的利他心愿,即是慈、悲、喜、舍:一、慈心无量,慈者爱念,即能予乐之心,菩萨爱念一切...(书名)一卷,高丽沙门谛观撰。以灌顶之八教大意为宗,更详名相,且略前三教之十乘而明圆教之十乘。本书之注述如下...(787~868)新罗僧。朝鲜佛教禅门九山凤林山派之祖。又称玄育。俗姓金。宪德王十六年(824)来唐,师事马祖道一之...心为假相所缚而感到不自在。...【頞部昙】 或遏蒲昙,或頞浮陀。此云疱。状如疮疱,胎二七日。...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...大方广佛华严经...1)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)南na 无mo 阿a 唎li 耶ye 3)婆po 廬lu 羯jie 帝di 烁shu...问: 父母不在本地,诵哪部经回向给他们最好? 仁清法师答: 父母在不在本地,没有任何关系。如果父母和我们在一块...
大约三年前,偶然在佛教卡通《贫女乞斋》中观看了文殊发塔的故事,当时很喜欢,反复看了很多遍,也很向往文殊菩萨道...问: 一心念佛,往生极乐世界的行者,还需要闻思修吗? 梦参老和尚答: 需要啊!怎么不需要!这离不开的,自念、自...
学净土法门的人,他的本怀是要出离三界的轮回,远离五欲六尘的。所以净土是一个出世间的法,所标心的非常高远、超越...
大乘寺的法堂和图书馆,都是以莲花为主题装潢的,对佛教不甚了解的人见后常会问:为什么佛教常用莲花呢? 对于这个...
在《法华经》当中,佛陀告诉我们,所谓的开权显实,会三归一。整部《法华经》,它就是强调一个很重要的观念,所谓的...
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,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有他的善良的一面,只是在你面前展示的他是恶的一面。所以对这...
天下丛林饭似山,钵盂到处任君餐,黄金白玉非为贵,唯有袈裟披肩难。 清顺治 这首清朝顺治皇帝赞僧诗的偈语,把出家...
华严四分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华严原人论 | 下篇:华严塔 |
(术语)大小乘学者之部类,曰学者世间,总称其他曰非学者世间。因明疏后记曰:学者世间者,三乘教法,总名学者世间...
独觉乘
二种寿命
杂缘
比丘威仪法
此世他世乐利行
三佛子
四无量心
天台四教仪
玄昱
相缚
頞部昙
【大藏经】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方广佛华严经(81卷)
【大藏经】大悲咒注音版
诵哪部经回向给父母最好

文殊发塔下的深思
梦参老和尚念佛三问

净业行人应当远离这十种地方

为什么佛教常用莲花呢

信愿持名,心不颠倒

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