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一卷。印度陈那(梵 Dignāga)着,唐代义净译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。书中主张宇宙间之一切万法皆为心识所变现,实无外境。举出五言四句之六颂,各作长行解释之,而以蛇、绳、瓶、衣等为譬喻。凡有二译,除本书外,另有南朝陈代真谛所译之解卷论一卷,该书仅举出五言四句之颂四颂半,而略作解释,内容与本书大致相同。[大唐内典录卷五、开元释教录卷十九、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卷六、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九] p4956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梵名 Phālguna,巴利名 Phagguna。为印度历第十二月之名称。又作颇勒具那、颇攞遇抳、颇求那、区勒具拏、叵勒拏、...【爱味相应静虑等定】 p1205 瑜伽十二卷三页云:复次云何爱味相应静虑等定?谓有钝根、或贪行故,或烦恼故故;彼唯...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,随业感报,各各不同,故有十二种类型。即:(一)卵生,从壳而生。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...又作坐禅纳豆、寺纳豆、纳豆。将已蒸过之大豆,使其发酵,加盐制成之食品。古时代之禅院,坐禅僧为防频频如厕而预先...(术语)观欲界四谛之智,名为法智,观上二界四谛之智,名为类智,以是为彼之同类故也。...密教五佛及其所配之五身。(一)大日如来,为常住三世净妙法身。(二)阿閦如来,为金刚坚固自性身。(三)宝生如来,为福...指忏悔灭罪时所诵唱之文。有长短多种,其中,以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中之(大一○·八四七上):“我昔所造诸恶业...【我亦有边亦无边死后有想论】 p0652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三页云:执我亦有边亦无边死后有想论者:若执色为我;彼...吾人的心识领纳外境时所产生的五种感受。 一、忧受,即在意识领纳违情之境时所产生的忧恼感受; 二、喜爱,...【作意心所】 五位百法中心所有法之一。即突然警觉而将心投注某处,以引起活动的精神作用。作意即俗说的注意,《成...(术语)弥陀如来建立四十八愿之前,五劫之间思惟之也。无量寿经上曰:时彼比丘,闻佛所说严净国土,皆悉睹见超发无...根据《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》(印光法师鉴定)整理并注音。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。特此说明。...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,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,一切大圣,神通已达。其名曰:尊者了...普贤行愿品...
宝峰寺,某天午斋毕。僧问:饭好不好吃?和尚答:吃饭是滋养色身的,要做五观想。而且吃饭不要当饭吃,穿衣不要当衣...从童年到成年,一遍又一遍地,大众被告知吃肉是正常的,甚至是享受优越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。但是,如果我们认真地请...
一者礼敬诸佛 礼者、身礼拜。敬者、语意恭敬。诸者、不定之词。或礼过去佛、或礼现在佛、或礼未来佛、皆约事相说。...1、蛋白质产生的毒素 蛋白质摄入过量,不仅会造成肝肾负担,还会造成氨素在人体内的累积。氨素是一种强酸物质,会造...
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,就能够远离三恶道。常住是针对生灭来说的,我们的心是没有常住的。凡夫的心深受感受...不论是哪个国家、哪个民族,当人们遇到失败而不知何去何从之时,便会想当以求神问卜来指点迷津:西方人会去者吉普塞...
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 佛门被喻为空门,学佛会不会让人放弃责任,遁入空门? 佛法说四...男身具七宝。女身有五漏。何名七宝。一有志气之宝。到处游行无畏。二有主为之宝。行事善掌权衡。三有成家之宝。善能...
掌中论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揵稚 | 下篇:掌珍论 |
(杂名)中阿含经三十三曰:池水清且凉,底有金粟沙。...
颇勒窭拏
爱味相应静虑等定
十二类生
坐禅豆
类智
五佛五身
忏悔文
我亦有边亦无边死后有想论
五受
作意心所
五劫思惟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朝时课诵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普贤行愿品

无分别心是道
肉食主义的逻辑悖论

何为普贤菩萨十大行愿
人体内的毒素来源于何处

心不要活得太表面,要能够更深层
圣严法师《如何转好运?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