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名 Amitartha-sūtra。全一卷。南朝萧齐昙摩伽陀耶舍(梵 Dharmagataya?as)译于建元三年(481)。收于大正藏第九册。本经之旨趣,系基于有情之烦恼无量,故佛陀说法无量;说法无量,故义亦无量;无量义生自一法,此一法即无相。内容多以法华经为中心。与法华经、观普贤经合称法华三部经。注疏有萧齐刘之无量义经疏一卷、唐代圆测之无量义经疏三卷等。异译本有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之无量义经一卷,早已佚失。[法华义记卷一、彦琮录卷一、阅藏知津卷二十四] p5119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虚妄而不真实也。楞伽经三曰:无垢虚伪妄想习气。无量寿经下曰:虚伪谄曲之心。...为永嘉证道歌之注释书。(一)全一卷。宋代僧梵天彦琪撰,门人慧光编。宁宗嘉定十二年(1219)刊行。收于卍续藏第一一...(名数)一凡夫妄计之我,二外道之神我,三三乘之假我,四法身之大我也。...【有垢】 p0536 瑜伽七十卷十二页云:慧眼,于作福者,说名有垢。...(术语)圣道与净土之二教也。唐道绰一代教之判释也。...(术语)言戒定慧不离自性也。六祖坛经偈曰:心地无非自性戒,心地无痴自性慧,心地无乱自性定,不增不减自金刚,身...真如实相之法乃寂灭平等,故称一相;又一相亦不可得,故称无相。诸法一一遍摄一切,法法互遍无际,其当体寂灭平等之...【六境】 指六根所取的六种对境,亦为六识所感觉认识的六种境界。即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。此六境犹如尘埃能污染...般若,指般若经;尽净,指诸法皆空;虚融,以诸法既为真空而无自性,故虚通融镕。即谓般若经所说诸法皆空之理。(参...波罗奈,梵名 Vārānasī 或 Vāranasī, Varānasī, Varanasī,巴利名 Bārānasī。中印度古王国。又称波罗奈...(术语)Upāsikā,新译之邬波斯也。译曰近善女。玄应音义十五曰:嗽卑或言苏卑,或言优婆斯,皆讹转也。正言邬波...如是我闻。一时,薄伽(qi)梵(fn)游化诸国,至广严城,住乐(yu)音树下,与大苾(b)刍(ch)众,八千人俱。菩萨摩诃(hē)...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...(可治癌症跟痔疮、青春痘等等) 佛说疗痔病咒: 怛(dan)侄(zhi)他(ta) 頞(e)兰(lan)帝(di) 頞(e)蓝(lan)谜(mi) 室(shi...
三、观心无常 迷却真常,缘气纷纭集一腔。离彼前尘相,分别成何状。饶你会思量,终归罔象。过未无踪,现在原长往。...
一、总说 死期无定之因相有三种,第一、南瞻部洲人类寿量无有定准;第二、人类死缘极多,活缘极少;第三、所依身极...问: 弟子是一名公务员。从二〇一三年开始在家念佛、读经、抄经。弟子一心皈依佛陀,虽未受戒,但一心一意欣愿往生...(一)佛陀出家的原因 那么佛陀对于人生是如何看待的呢?佛陀很伟大,世尊为什么出家?一般人对出家没有正确的认识...
近来经常有女居士问我出家要注意的事情,我想,能够放下俗缘,出家修行,是非常值得赞叹的,所谓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...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,人生天地间,路路九曲弯,从来没有笔直的。 爱因斯坦曾说: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...
说到用功、了生死,何谓生死?又如何了法?古人讲修行无别修,贵在识路途,路途识得了,生死一起休。所以我们想学佛...
今天在禅堂里面种的是般若因,所以禅堂里面称智慧堂,称选佛场。这是种的是金刚种子,如是因如是果,因地不真,果招...
无量义经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无量义 | 下篇:无量义处三昧 |
密宗传授秘法或是为人灌顶的法师。...
虚伪
证道歌注
四种我
有垢
圣净二教
自性戒定慧
一相无相
六境
般若尽净虚融
波罗奈国
嗽卑
【大藏经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百喻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疗痔病咒

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

观察此世界生命无常的状况
为何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
惟贤法师:佛教不是脱离现实

女众出家的注意事项
前进需要勇气,拐弯需要智慧

【推荐】修行无别修,贵在识路途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