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入竺僧。荆州江陵(湖北江陵)人。其梵名为 Prajñādeva,音译作般若提婆,意译作慧天。曾师事三论宗吉藏之高足大福田寺慧英,修习定慧,受具足戒后,更隐于幽岩诵法华经,参访名师,立志开启定门。曾游历九江、衡岳、嵩岳等地,又参研南山律宗道宣之法,听闻新旧经论。其后游学天竺,入那烂陀寺(梵 Nālandā),研习瑜伽、中观、俱舍、律典等,并依羝罗荼寺之学僧研习大论师如陈那、法称等之论著,余暇时则将一切有部律中叙述如来涅槃事之部分译成汉文,共有三卷,寄送唐朝。曾与当时亦入天竺之义净共游灵鹫山,唐垂拱元年(685)义净归国时,师年五十六。后不知所终。现存之汉译大日经,即根据无行从印度所收集之梵本译成。[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、释氏六帖卷九] p508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587?~665)唐代僧。陇西成纪(位于甘肃)人,俗姓李。字孝敦。二十四岁官拜鹰扬将军。母殁,读涅槃经而发出家之...(名数)一因中有果论,是如雨众外道,计因为常恒,具有果性者。雨众外道者,数论师之大弟子,十八部之主也。二从缘...为唐代不空之俗家弟子。生卒年不详。尝依不空受普贤法,并奉诏护持不空之译经弘法事业。不空曾授予银羯磨、金刚杵、...众生前世造十恶业,招感饿鬼、畜生、地狱三恶道报,其后若生人中,以余业未尽,于每一恶中复受二种果报,称为十恶果...【所作证】 p0737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五卷十三页云:所作证者:谓一切善,及依定所起无覆无记。是可欣尚,求得...(杂语)又作波吠你野。译曰弃家。舍头谏经曰:有人弃家,除玄须发,是故世间有灵道沙门钵披祇。注曰:钵披祇者晋云...遍满所缘复有四种,谓有分别影像所缘、无分别影像所缘、事边际所缘、所作成就所缘。有分别影像所缘者,谓由胜解作意...(术语)涅槃经所说,有乘戒二门,乘门之所说者即佛性常住也。以见如来入涅槃而迷执为佛性无常,今化身寄于涅槃而说...摩揭陀国阿阇世王于如来入寂之夜所感之五种恶梦。即:(一)月落而日从地出,(二)星宿云雨缤纷而陨,(三)烟气由地而出...掌理登录僧尼名籍与僧官补任等事宜之僧职。推行此类职务之官署则称僧录司。又有以僧录、僧录司通用,并指掌管僧尼事...【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从何名通达从何名得】 p1307 瑜伽七十七卷六页云:此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,当知从何名为通...闻如是: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大目乾连始得六通,欲度父母,报乳哺之恩。即以道眼观视世间,见其亡母生饿鬼...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婆伽婆,在王舍城灵鹫山中,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,其名曰:慧命阿若憍陈如、慧命...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,穷理尽性之格言,菩萨成佛之弘轨也。轨不弘,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;性不尽,则物...中印度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师,人们尊称他为「马鸣菩萨」,他对大乘佛学起了开端的作用。 马鸣菩萨本学婆罗门教,擅长...
我们来看看,要什么因缘会生起智慧。有些人不能生起智慧,这个地方我们哪些因缘要避免,哪些因缘要去追求。智慧对我...问: 《大势至菩萨圆通章》说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请开示其意义。 大安法师答: 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乃念佛方法。...
利他利己叫作二利,二利也是一种心态,二利的心态能够对治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的心毒。比随喜和谦虚心态更高境界的...
我们更进一步了解,其实真妄是不二的。 佛陀刚开始是把真跟妄作一个很详细的分别:真实的心性是不生灭的,虚妄的相...我们都知道,「娑婆世界」的意思就是「堪忍」,如果我们不能忍的话,烦恼就会更多,就会障碍我们的修行。由于世间上...
别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三教,主要的教化对象是三界外的钝根菩萨。因此也可以说,别教根性的人,起点是相当高的,他们...切莫误解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,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,所以佛教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。中国的文化、习俗,影响佛教...
无行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无著行 | 下篇:无行般 |
(术语)谓尽理之说也。法鼓经曰:一切空经是有余说。唯有此经是无上说。三论玄义曰:教称满字,理曰无余,信之则获...
法冲
十六外论
李宪诚
十恶果报
所作证
钵披祇
遍满所缘
佛性常住
五梦
僧录
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从何名通达从何名得
【大藏经】佛说盂兰盆经
【大藏经】僧伽吒经
【大藏经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
马鸣菩萨

哪八种过失会让我们不能生起智慧
大安法师: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什么意思

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

假借生灭的因缘,成就不生灭的清净功德
不能忍,烦恼就会更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