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akarmaka 或 akrtrima。指无因缘之造作。又指心无造作物之念,如无作三昧;或谓不假身口意之动作而自然相续之法,如无表色、无作戒等。维摩诘所说经卷下(大一四·五五四下):“修学无相无作,不以无相无作为证。”[维摩诘所说经卷上、无量寿经卷下](参阅“无作三昧”5087、“无作戒”5087、“无表色”5097) p5086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杂语)Rājī,译曰王妃。大日经疏九曰:妃者梵云啰逝,即是王字作女声呼之,故传度者义说为妃。...(书名)八卷。明末白下雪浪洪恩,演说宗教,特从大藏中录八种示人,以为习相宗者之阶梯。盖两土之著作也。其八种之...(术语)显杂修人之失也。杂修之人往生极乐者甚稀,千人中无有一人也。...【依内障】 p0768 瑜伽二十五卷十页云:云何名依内障?谓如有一、于其先世,不曾修福。不修福故;不能时时获得...(术语)异于正理之种种邪智也。大疏九曰:勿生于异慧。(中略)异慧是分别妄想之慧。...(名数)第六意识有十名:六识,意识,攀缘识,巡旧识,波浪识,分别事识,人我识,四住识,烦恼障识,分段死识是也...【建立义】 p0872 瑜伽七十七卷八页云:建立义者:谓器世界、于中可得建立一切诸有情界。谓一村田,若百村田,...【三种正友】 p0182 瑜伽八十九卷三页云:正教授者,谓有三种正友所显。一者、大师。二者、轨范尊重。三者、同梵行...四正勤又名四意断、四正断、四正胜。一心精进,行此四法,故名正勤。能断懈怠,故名四正断。以正策励身语意,于此最...依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载,立于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五位,各有十种所观法。即:(一)十心(十住)位之十种...(术语)无妄念也,即正念之异名。三慧经曰:问曰:何等为能知一万事毕?报曰:一者谓无意无念万事自毕,意有百念万...晚课蒙山施食仪...优婆塞戒经...如是我闻,一时,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。时已深夜,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,来至佛所,恭敬礼拜,站立一旁,...从现象上来讲,从缘起上来讲,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身口意,所以现在要修理修理你的嘴巴,随便说话不可以,你要加...八关斋戒,是在家佛弟子在月六斋日受一日一夜内短期受持出家戒,种出世证果之胜因。须一日一次每天受之。即连续受者...
无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,是佛教判断真理的标准,也是佛教区别于其它宗教、哲学的重要理论。不过,作为一种学说体...
为什么有生死轮回?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! 我们本来是清净本然,我们内心当中本来没有烦恼,本来没有罪业,本来没...心理学家说: 我们一定要了解别人的立场,人与人之间会冲突、会不愉快、会争执,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。如...
首先要粗衣淡饭,知足常乐。不重金银名誉,因而无争能静。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、贪念、妄想。心要长存...
诸佛刹土,尽同虚空。世人妙性本空,无有一法可得。自性真空,亦复如是。善知识!莫闻吾说空,便即著空;第一莫著空...
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: 此之意根,从无始来,内缘第八识见分,虚妄执为实我、实法,故名为末那识。 意根是指...
无作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无佛世界 | 下篇:无作三昧 |
“佛界”之对称。十界中,除佛界之外,总称其他九界为众生界,即:地狱界、饿鬼界、畜生界、阿修罗界、人界、天界、...
啰逝
相宗八要
千中无一
依内障
异慧
六识十名
建立义
三种正友
四正勤
十种所观法
无念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晚课蒙山施食仪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优婆塞戒经
【大藏经】吉祥经
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
【推荐】受持八关斋戒的意义和功德

「无我」的定义及其意义

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
慧律法师:要站在别人的立场着想

骂我们的人,才是真正的善知识

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