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三卷。日本净严(1639~1702)集。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四册。系索解说悉昙形音义之书。计分梵字本源门、悉昙题目门、本字形音门、合字转声门、重字混声门、联声合呼门、音韵相通门、字相字义门等八门。注书有法典之便蒙一卷、智明之要记一卷。 p4573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子题:绕佛、右绕、绕坛、左绕 资持记·释僧像篇:“诸经论,皆令右绕;古今诤论,纷纭不息。都缘不晓绕佛、绕坛,...(经名)二卷,西晋竺法护译。须真天子发三十三问。佛一一答之。须真又以三十二事问文殊,文殊一一答之。乃至有须真...(术语)谓根本无明。是为真如自体之迷惑,故名同体之惑,如波与水同体。法华玄义五曰:无明是同体之惑,如水内乳,...【瞿史罗】 此云守护心,旧曰瞿师罗,此译美音。...(术语)僧之威仪。谓剃除须发,着袈裟也。戒疏一上曰:迦竺初达现僧仪也。...(术语)称佛智之不可思议也。无量寿经上曰:妙智无等伦。...摄受化益之略称。即佛菩萨施慈悲手,摄受众生,化益救度之。犹言接化、教化。摄化、利益众生,称为摄化利生。因众生...(异类)Preta,又作闭黎多,闭丽多,闭戾多,鞞礼多,卑帝黎(Pitṛ),新称弥荔多,俾礼多。译曰祖父。饿鬼之总名...(术语)Ācumbhin,禅定名。译曰接吻。探玄记十九曰:阿众毗者,此云接口,得言教密藏之定。...凡十卷。初唐、中唐之际流行之道教经典。据甄正论卷下载,隋之道士刘进喜改换佛教经典,造五卷本,其后道士李仲卿又...【五乐】 p0254 瑜伽三十五卷十九页云:何等五乐?一者、因乐。二者、受乐。三者、苦对治乐。四者、受断乐。五者、...佛说疗痔病经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俱,比丘五百及诸菩萨。 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将来之世,当有比...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: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...
过去,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时,为所有的天人等四辈说法。当时有一年少比丘,为人顽固愚痴、质直粗野,对法不甚了解...
【示沈元辉曰:深潜不露,是名持戒,若浮而外,未久必败。念既不真,不得自在,祸福吉凶,汝自作怪。】 好,看这一...佛教有一种「业」的观念,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,不论经由语言、思考,或是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行为,都称之为业...
出自《佛说处处经》 佛欲度世去。诸比丘白佛言。诸在世间人。皆当从佛得福。今佛度世去。诸世间人民。当复从谁得福...人生由于名利等引起烦恼、挫折,因而生出痛苦。那么,根据佛法如何来求得人生的真谛?什么是人生真实的道理?怎样才...
佛陀住止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,城边有一汪污泥不净的水塘,尽是粪便、屎尿等污秽物充斥,因为国中人民将秽物及鄙弃...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,包括了受用跟想像,也就是受用果报以及产生很多善恶的想像。我们这一念心,可能会随顺妄想,...
我们再看对治退还。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,复退还因,故立忍进波罗蜜多。退还因者,谓处生死有情,违犯所生众苦,及于...
悉昙三密钞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悉昙十八章 | 下篇:悉昙五十字门 |
【色无色天所受乐】 p0572 瑜伽五卷一页云:复次于色界中,初静虑地,受生诸天,卽受彼地离生喜乐。第二静虑地...
绕佛绕坛两仪自别
须真天子经
同体之惑
瞿史罗
僧仪
妙智
摄化
薜荔多
阿众毗
太玄真一本际经
五乐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疗痔病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当来变经
【大藏经】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

欲爱的根源来自于这念心

祸福吉凶,汝自作怪
圣严法师:不要自己障碍自己

世间的四种布施与供佛无异
惟贤长老《人生的真谛》

池中大虫宿世的因缘果报
为什么有人活得快乐,有人活得痛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