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真言密教。“大乘”一词,原本通用于显密二教,然以密教之立场视之,则真言密教为诸大乘中无上最胜者,故称胜上大乘。据大日经疏卷一所载,大乘一词涵有七义:法大、发心大、信解大、性大、依止大、时大、智大。以真言密教具有如是七因缘,故于诸大乘法门中,犹如醍醐、淳味第一,故又称最胜大乘。 p4858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一切行无常】 指一切有漏法,皆不具有恒常之性,故曰一切行无常。这是如来所说四法本之一。见《俱舍论》卷二十三...(名数)一贪结,贪着生死法之烦恼。二恚结,忿怒违情事之烦恼。三慢结,恃己凌他之烦恼。四嫉结,妒他盛荣之烦恼。...济缘记·释诸界篇:“九等即三根中各分三品,上根守制,专持不犯;中下不堪,故须曲被。”(业疏记卷八·二六·四)...【薄佉罗】 应是月支,在雪山西北,或云月氏。...(术语)田以生长为义,于应供养者供养之,则能受诸福报,犹如农夫播种于田亩,有秋收之利。故名福田。探玄记六曰:...旧称入众五心。指比丘入于大众中,应当遵守之五种规法。据四分僧羯磨所举,即:(一)修慈愍物,谓比丘入于大众中,应...梵语 padakāya。为唯识宗二十四不相应行之一,俱舍宗十四不相应行之一。句,乃诠表事物之义理者;身,集合之义。若...梵语 daurmanasya。表示忧恼、心不悦之意。在五受中称为忧受,二十二根中称为忧根。俱舍论卷三谓,此损恼不悦之心,...(术语)又作沤和拘舍罗,译曰善巧方便。十波罗蜜中,第七波罗蜜之名,出于可洪音义二。...(行事)Aśvajmedha-yaa,译曰马宝祀。国王之大祭也。大集经五十注曰:阿湿婆者,齐云马也。迷陀者宝柱也,耶若者...(名数)妙为法华经题之妙,故有二义:一、相待妙,藏通别圆之四教,相对而判粗妙也。尔前所说诸经藏通别之三教为粗...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是时世尊思惟观察。愍未来诸众生故。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。即说咒曰。 南谟飒...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《成唯识》,今略标所以。谓此三十颂中,...十善业道经...一、观音菩萨 救苦救难 圣像金容 家家供奉: 大乘妙法莲华经中,第二十五品所叙述的是观世音菩萨的故事。 在中国...一日,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,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医治的方法。当时正好遇到天人们入欢喜园,目连尊者只好先站在...
不修行,有着魔的像精神分裂症;修行,也有着魔的时候。着魔的时候怎么对治呢? 1. 发心真诚: 现在是五浊恶世:劫...现在世界各国的素食馆都像雨后春笋般林立,欧美先进国家的大学里也陆续开始在兜售素食便当,越来越多的科学家、营养...
持戒与念佛的统一,一直是净土祖师倡导的宗风。慧远大师临终坚持不饮非时浆。善导大师护持戒品,纤毫不犯。心绝念于...
成差。天见是宝严地,人见是水,饿鬼见是火,鱼见是窟宅。故知前尘无定相,转变由人如云:境随业识转,是故说唯心。...大部分的人仍然不知道佛法修习的核心,他们认为行禅、坐禅和听闻佛法就是修行。那也没错,但这些仍只是修行的外在形...
德山棒,临济喝,开创了禅宗宗师的棒喝教学法。临济义玄禅师是临济宗的祖师,他早年在黄檗禅师门下习禅,因此承袭了...
胜上大乘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胜三世明王 | 下篇:胜佛顶 |
【名言非依相立】 p0590 瑜伽七十三卷二页云:若谓诸相自性安立,卽称其量,假立名言;此假名言,依相而立;是...
一切行无常
五结
九等之流
薄佉罗
福田
比丘入众五法
句身
忧
优婆憍舍罗
阿湿婆迷陀耶若
二妙
【大藏经】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唯识三十论颂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十善业道经
佛教妇女的故事
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

着魔时可以用这些方法对治
素食已成了世界的流行趋势

持戒念佛--明学长老的坚守

境随业识转,是故说唯心
与法同住世间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