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三卷或七卷。又作梵网经心地品合注,梵网合注。明代僧智旭(1599~1655)注,道昉校订。书成于崇祯十年(1637)。收于卍续藏第六十册。系梵网经菩萨心地品之注释。智旭为彰显梵网经之内容,遂作本书论述“无作戒体”之性、因、缘、体、相、期、果等七句之胜义,并略解十重四十八轻戒,乃至此等戒律仪则与孝顺等一般德目之关系,亦广为阐论。此外,又设立十门,以解说戒相,即:(一)随文释义,(二)性遮重轻,(三)七众料简,(四)大小同异,(五)善识开遮,(六)异熟果报,(七)观心理解,(八)忏悔行法,(九)修证差别,(十)性恶法门。 p464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经名)一卷,后汉安世高译。杂说一切善恶之法。多似律中之语。...(地名)又作憍萨罗Kosala,舍卫国之本名也。...【四缘多起悲心】 p0458 瑜伽三十五卷十二页云:由四因缘,当知菩萨,于诸众生,多起悲心。谓诸菩萨,虽有十方无量...(1613~1689)明末临济宗僧。云南洱海人,俗姓王。号知空。十四岁(一说十岁)出家于鸡足山寂光寺,听讲修习法华、...(术语)Svāhā,又作苏婆诃,娑婆诃,莎缚诃,萨婆诃,率缚诃,娑嚩贺,苏和诃,馺婆诃,馺皤诃,沙诃,娑诃,莎...【坚】 p1028 瑜伽三卷四页云:坚云何?谓地。此约现行说。又云:坚者:卽彼界。此约能造说。...隋代僧。生卒年不详。曾与法泰、慧恺、智敫等随侍真谛三藏,致力于译经。尤精勤于摄大乘论、俱舍论之研究讲说。当慧...(杂名)幽冥之途,死后所趣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。止观四上曰:幽途绵邈,无有资粮。...(名数)起信论以众生心为大乘之法体,名之为大乘之义理,分为三种之大义与二种之乘义:一、体大,众生心之体性,真...【学十二种分别】 p1382 显扬七卷一页云:学十二种分别者:一、差别分别,二、生起分别,三、转异分别,四、能治所...观真如之理体,绝诸一切虚妄之相,叫做无相;又真如之理体绝四相,远百非,离一切之念虑思想,叫做离念。...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: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阿罗汉也生死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。与大苾刍众俱,谓过数量...
《梵网经菩萨戒》谈到一个重要的事情,就是菩萨戒的核心精神。 菩萨戒含摄着声闻戒核心精神,核心精神就是孝,孝名...
【未来世中。若有男子女人。不行善者。行恶者。乃至不信因果者。邪淫妄语者。两舌恶口者。毁谤大乘者。如是诸业众生...古人说:以德伏人者昌,以力伏人者亡。世间大多都是以力制力,以争制争。是故自有史以来战争不息,社会每日都有是非...
名号怎么念才能摄住妄想心呢?首先在家居士,在不同的场合应该要有不同的对待。你要是在念佛堂或是庙里面,你把声音...
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,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样的,佛法概要是整个修学的次第,...
此念佛法门的妙用在于,五方轮转避免了止于一点时容易昏沉,安住大地、十句成片又避免了散乱,如此制心一处,无事不...有一则寓言故事:有位年轻人,与父亲相依为命,靠著一块小小的农田来维持生计;虽然家境贫困,但是父慈子孝,日子过...
昔日六祖遇卧轮禅师,卧轮禅师说:卧轮有伎俩,能断百思想;对境心不起,菩提日日长。卧轮禅师夸耀他的禅定功夫高深...
梵网经合注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梵网经 | 下篇: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|
(1284~1357)元代临济宗僧。越州(浙江绍兴)萧山人,俗姓董。号千岩。字无明。七岁出家,十九岁受具足戒。尝于武...
骂意经
拘萨罗
四缘多起悲心
学蕴
苏波诃
坚
道尼
幽途
三大
学十二种分别
无相离念
【大藏经】阿閦佛国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【大藏经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
菩萨戒的核心精神

能听闻到地藏菩萨的这个因缘有多难
煽风止沸

名号怎么念才能摄住妄想心

佛法修学的目的---破妄显真

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
乌龟报恩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