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宗公案名。出自唐代曹山本寂禅师四禁颂之公案,系显示学人修道之理想方法。四禁即:莫行、不挂、何须、切忌四个否定禁止语句。五灯会元卷十三之禁偈曰(卍续一三八·二三七下):“莫行心处路,不挂本来衣,何须正恁么,切忌未生时。”(一)莫行心处路,心处路为意识的,追求意识之形成,是为常识,放弃之即为修道者之修道处。(二)不挂本来衣,指本来衣物不须特意收藏。比喻修道者停止本来面目之追求,即为本来面目。(三)何须正恁么,指特殊之物并非真实。(四)切忌未生时,若有未生,必有现生、既生,若唯有现在方是绝对,则不应有如此区别,故谓“切忌”。[洞上古辙卷上] p461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开自宗记】 p1185 瑜伽九十四卷一页云:当知此中于彼所问无差别记,谓诸苦乐、皆从缘生,是我宗致。斯则名为开自...(杂语)赞叹佛十颂之句也。又曰金刚句偈,金刚赞,金刚讽咏。大日经七曰:又以持金刚殊胜之讽咏供养佛菩萨,当得速...禅林用语。谓妄执“指头”为“月亮”。月,即月亮,比喻为真实体;指,即指头,比喻为法,乃引示真实之道理。于教化...(一)梵语 rajas,巴利语 raja。为显色之一。即青、黄、赤、白、云、烟、尘、雾等十二种显色,与方、圆、长、短等八...(物名)北周书张元传曰:其祖丧明,元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,遂请七僧然七灯,七日七夜转药师经,言愿祖目明见,...(术语)一顿教,二渐教,三不定教也。齐朝已后江南诸师立此三教,用以判释佛一代所说之法者也。顿教指华严经,渐教...moshiatuo 印度阿育王的儿子(《大唐西域记》说是阿育王的兄弟)。出家为比丘,30岁时去僧诃罗(今斯里兰卡)传...(人名)Daśabalakāśyapa,又名婆敷迦叶,五比丘之一也。...【光明相有三种】 p0629 瑜伽十一卷六页云:光明有三种。一、治暗光明,二、法光明,三、依身光明。治暗光明,...天台宗的用语,全称三千法、三千法门、三千世间、三千诸法。三千者,由地狱乃至佛之十法界,依圆融之理,十法界中的...【有漏道】 又作世间道、世俗道,为‘无漏道’的对称。有漏之修道,系能招感人天等三界果报之行法,故称有漏道。即...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,三昧正受,一切如来光严住持,是诸众生清净觉地;身心寂灭平等本际,圆满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尔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(tǎn)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? 佛告无尽意菩...
第四个问题谈一下净土文化与生态平衡。为什么我们要谈这个?因为这是目前整个社会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。 这个问题...
(第一讲) 好,诸位,我们一起合掌。 还是依旧,先念三皈,请大家,各称法名。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(三称) 南无...孟子的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:鱼我所欲也,熊掌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但大家在自己面对抉择的...
问:女众到寺院,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,为什么呢?女众来到寺院,有哪四点要注意的呢? 答:这一部分是特别说明女众...
少年时代的净慧长老 我今天所讲的禅,不是六度禅波罗蜜的禅,当然也不是四禅八定的禅,而是禅宗所提倡的禅。禅宗的...
了生死怎么了?哪部经都要了生死、说放下,放下就自在了,他就是放不下,烦恼。我们好多道友给我写信说烦恼,我也不...
达摩西来传佛心印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未阅有参话头之说。盖禅乃涅槃妙心,正法眼藏,系人人本具的天真佛性,不因...
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,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,是中华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范本。这本书在中国...
曹山四禁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曹山五位君臣图颂并序 | 下篇:曹山孝满 |
乃悟入真理之意。此有大小乘之不同,二者虽皆系从假入空观,但小乘乃由分析诸法而了知空理(析色入空),大乘则由了...
开自宗记
金刚句
执指为月
尘
药师灯
南中三教
摩哂陀(Mahendra约公元前279~前199)
十力迦叶
光明相有三种
三千
有漏道
【大藏经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【大藏经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
环境恶化的根源

宏海法师:大方广佛华严经
懂得取舍更靠近成功

女众到寺院,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

中国禅宗的起源

【推荐】本来一切诸法皆空,众生就是放不下

传佛心印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