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名 Trij?ikā-vijñapti-bhāsya。意译三十了别释。又称唯识三十颂释论。印度安慧造。解释世亲所著之唯识三十论颂。先叙造论之旨趣,次诠明各颂次第及字句意义。并援引阿毗达磨经、入无分别陀罗尼(梵 Nirvikalpa-prave?a-dhāranī) 及其他偈颂以广证其说。本书现有法译本及日译本。 p4427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谓十地之菩萨,假诸天王之形守护正法也。出于华严经三十四。...【七灭诤事】 p0059 瑜伽九十九卷二十二页云:有诸同梵行者,举余同梵行者所犯众罪,卽于现前,四目相对,而以...【非心俱有法】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四页云:非心俱有法云何?谓意处及非心俱有十一处少分。...(术语)又作如理智,无分别智、正智、真智等。根本智之名,对于后得智而言。正冥符于真理,而无能缘所缘之差别,一...(菩萨)金刚吼,龙王吼,无畏十力吼,雷电吼,无量力吼也。旧译仁王经受持品曰:若未来世,有诸国王,护持三宝者,...佛与祖师。然禅宗以佛即祖师,祖师即古佛,两者并无差别;一般多用于指大悟彻底、达佛分际之祖师,如碧岩录第二十五...【现业果化】 p0954 佛地经论六巻九页云:又如众生、领受身业,由是众生、领受所作善恶业果;如是如来、成所作智、...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,即观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之佛身。...(术语)净土门所说三忍之一。现见阿弥陀佛而心生欢喜之时,得无生法忍,是名喜忍。观无量寿经曰:见彼国土,极妙乐...(名数)华严之四法界也。...复有清净世界,非苦谛摄,非业烦恼力所生故,非业烦恼增上所起故,然由大愿清净善根增上所引,此所生处不可思议,唯...(龙藏本)...僧伽吒经...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...
我们说读诵一部经典,要恭敬受持、法加持受持、随闻入观受持,但其实最佳的状态是什么呢?就是超情离见受持。 怎么...问: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。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那么另外二不孝是什么,它的含意是什么。 方海权答: 不孝者三: 阿意...
问: 弟子目前状态是这样的:说我信吧,却做不到通身靠倒,也做不到对尘世毫不留恋;说我不信吧,隐隐总觉得若不抓...
一日,一名年轻的学僧前来参问大珠慧海禅师,学僧一见面就问:如何才能住于正法? 大珠慧海禅师说:正法本来就久住...
我们先说明九心住,这个九心住又有一个名称叫欲界定。为什么叫做欲界定呢?就是说他的定境当中,还是属于欲界的五蕴...
问曰,念佛之门,多承开导,群疑尽释,正信现前矣。但上文所谓抖擞身心,拨弃世事。今世网中人,间有境缘顺便,身意...
我们怎么样来长养我们的四无量心呢?《华严经》告诉我们:常行柔和忍辱法,安住慈悲喜舍中。也可以说安住慈悲喜舍中...末法时期,天下灾难频传。天地失调起源于人不断的追求名利与物欲,人伦道德不断的减退!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使人们的...
唯识三十颂释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唯识二十论述记 | 下篇:唯识三十论颂 |
亦名:共粗语戒释名、粗语戒释名、粗语戒释名、粗语戒释名 戒本疏·十三僧残法:“释戒名者,淫欲鄙恶,极是不善,...
十地寄报
七灭诤事
非心俱有法
根本智
五大力菩萨
佛祖
现业果化
真身观
喜忍
四种法界
清净世界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四十二章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僧伽吒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

【推荐】诵经如何达到最佳状态
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

做不到通身靠倒,这样的状态要如何打破

新参四问

九心住(欲界定)

订定念佛功课,信愿才算坚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