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禅院方丈内之一间。即寝室。方丈通例以中间(室中)、中后(里方丈)为中心,加上左右各二间,合为六间构成方丈。中后之后壁设有箱,上设佛坛,佛坛之后设有小间之眠藏。 p4193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近住】 p0819 如九种心住中说。 二解 杂集论十卷十页云:近住者:从初已来,为令其心于外不散;亲近念住...取相,谓取执于生死、涅槃、二边之相。故不知空法而妄取诸法相之惑,称为取相惑。通常指见思、尘沙、无明等三惑。据...【数往】 p1334 瑜伽十卷九页云:于缘起中,云何数往义?谓生已不住义。...(杂语)又曰昆仑奴,昆仑国之黑人也。晋道安色黑,故人呼曰昆仑子,又云漆道人。高僧传五(道安传)曰:澄讲安每覆...(一)出世间之略称。即超越世俗、出离世尘之意。又作出尘。(参阅“出世间”1554) p1553 (二)指诸佛出现于世间成佛...(术语)专习教相而不修禅行者之称。止观五曰:非闇证禅师文字法师所能知也。同七曰:不与世间文字法师共,亦不与事...【喜俱行三摩地】 p1166 瑜伽十二卷十四页云:云何喜俱行三摩地?谓初二静虑诸三摩地。...(一)梵语 catvāri dhyānāni,巴利语 cattāri jhānāni。又作四禅定、四静虑。指用以治惑、生诸功德之四种根本...宋代宏智禅师明示学人修行要路之四法:(一)借功明位,以现象界万物之作用(功),明其本体(位)。(二)借位明功,以...(一)大智度论卷十一以财、法、无畏三种施为三施。即:(一)财施,自能持戒,不侵他人财物,又能以己之财施与他人。(...比丘相见问讯之礼话。如“不审尊候如何”等语。依大宋僧史略卷上载,比丘相见时,曲躬合掌及口称不审,是为身、口、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尔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(tǎn)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? 佛告无尽意菩...
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时候,一毛钱一包的辣丝儿,一分钱一根的粘牙糖,我们吃的幸福感满满。一把冰糕棍,几块小石子儿...有一位智者曾经对我说:凡事如果能放下自我,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为他人着想,这个就是慈悲。然而,现代社会由于道德沦...
源流 佛教分显密和教宗之别。宗指禅学,禅宗是以心传心,见性成佛,教外别传,不立文字。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,迦...问: 弟子经常要路过太平间,就感觉害怕,请法师开示怎么办? 大安法师答: 太平间,路过太平间是好事啊,你天天路...消业障在佛法当中也算一个重要的科目,但是我们要有一个基本认知:就是无量劫以来我们造作的恶业无量无边,如果这个...问:长老慈悲,弟子有一些朋友,总是满口的佛语,但是行为确是不如一般人,表里不一。问题是,我们是要远离他们呢?...
◎佛法,法门无量。无论大、小、权、实,一切法门,均须以戒、定、慧,断贪、嗔、痴,令其净尽无余,方可了生脱死。...印祖说,所遗憾的是自己的色力衰弱,身体不好,力量不够,修行呢,很难勇猛。这些都是谦虚的话,印祖的修行非常精进...
眠藏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眠睡对治法 | 下篇:矩矩吒 |
【三受分五】 p0186 成唯识论五卷十四页云:或总分五。谓苦乐忧喜舍。三中苦乐各分二者;逼悦身心,相各异故。由无...
近住
取相惑
数往
昆仑子
出世
文字法师
喜俱行三摩地
四禅
宏智四借
三施
不审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【大藏经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
找回曾经的幸福感
付出之后才能有回报

各宗要略——禅宗
太平间是我们最好的大学
如何消掉业障
梦参老和尚:如何面对满口佛语却言行不一的朋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