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作真筌。诠,显明之意。显明真理之文句称为真诠。[俱舍颂疏卷一、宗镜录卷二十六] p422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亦名:酒有三十五失 行宗记·释九十单提法:“菩萨戒云,酒生过失无量。且据智论,具列三十五失:一、现财物虚竭;...说一切有部所立之教义。意指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真实存在。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七载说一切有部四大论师之四种观点:(...【如来劝诸声闻请他说法】 p0583 瑜伽九十二卷二页云:复次由二因缘,如来自言其年衰暮,身力疲怠;劝诸声闻,...【波罗蜜多】 p0792 瑜伽四十九卷五页云:应知此中施等十法,经三大劫阿僧企耶,长时修习,乃圆证故;自性清净...(界名)Yāma,欲界天之名。欲界天中第三重之天处。具称须焰摩。略称焰摩。又,旧称炎摩。译曰善时。新称夜摩。译...(杂语)伴贵人也。此为己之光荣,故曰光伴。敕修清规告香曰:请茶各佥名,请首座光伴。...一同戒 二同见 三同行 四身慈 五口慈 六意慈 次四摄而辩六和敬者。菩萨既能善用四种同情之法。摄得众生为成就...【义决择】 p1239 集论八卷十页云:何等义决择?谓依六义而起决择。何等六义?谓自性义、因义、果义、业义、相应义...又作含华、胎生、宫胎。愿往生西方之人,以疑惑佛智之心未去,虽因善根得生净土,然因疑惑故,五百岁中包于莲华胎内...全一卷。唐代所作伪经之一。记载佛陀入涅槃之际,应弃诸盖菩萨之所问,而教示修观秘要,以解脱生死苦缚。智升开元录...(名数)唯识述记六曰:九慢者大乘中不见文。显扬第一云:如经说三慢类,我胜、我等、我劣。婆沙一百九十九及俱舍第...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: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阿罗汉也生死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。与大苾刍众俱,谓过数量...
九界众生离此法,上不能圆成佛道。十方诸佛舍此法,下不能普利群生。 这样的一个高度,进一步地就推断出九法界众生...
昔时世尊听闻维摩诘长者卧病在床,便教敕文殊师利菩萨前去探望、慰问。诸菩萨、佛陀弟子及天人等,悉知此二大士相见...
平凡却不平凡的念佛人 当我遇到了逆境,生起烦恼时,有些念佛人的典范常能发生安定鼓励的作用。这些念佛人往往是近...信心,唯有两种人能坚定不移地确立,一种是上根利智,智慧很猛利,就像舍利弗、文殊师利菩萨。为什么《阿弥陀经》要...
大藏经者,如来之慧命,人天之眼目。无明长夜之智炬,生死苦海之慈航。觉先觉后之法源,世出世间之道本也。若非宿植...日课是消除业障、增长福慧、克服习气、增强定力的好方法。不要忘记修行,尽量定时定量完成日课。 有弟子问:师父,...
(上) 《莫到老来方修道》,我们今天讲修持门中的第七,净戒门。 一切修行法,清净法,都是以戒律为基础。像我们要...
《药师忏》中列述众生无始以来有十六种病: 1. 贪瞋嫉妬之病 2. 憍慢自傲之病 3. 不识善恶之病 4. 不信罪福之病 5....
真诠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真解脱 | 下篇:真道无体 |
(经名)一卷,刘宋求那跋陀罗译。为波斯匿王说先后丑妙之四人不同。出于增一阿含四意断品。...
饮酒三十五失
三世实有
如来劝诸声闻请他说法
波罗蜜多
焰摩天
光伴
六和敬
义决择
华胎
佛说禅门经
九慢
【大藏经】阿閦佛国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【大藏经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
上求下化皆不离的妙法

香积法味供养

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
大安法师:生起对阿弥陀佛的信心

大藏经者,如来之慧命
每天坚持做功课

哪些是修净土之人不去做的范围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