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世时,一比丘尼之名。善显神通。尝于树下静坐,思惟正道,有诸放逸淫乱之众遥见之,即生恶心,伺其入水洗浴,寻前掣其衣物,持至远处,欲牵犯之。时莲华鲜怆然愍之,脱两眼以示彼,复示五脏,全身化为骨血不净,凶众见之,稽首悔过,各受五戒。[经律异相卷二十三] p4089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初发心而未经深行者。首楞严经一曰: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,同来佛所。止观一曰:初心尚尔,况中后心。...【五法能摄诸瑜伽地】 p0286 显扬二十卷十八页云:论曰:若略说瑜伽道,当知多闻所摄正法为境界,奢摩他毗钵舍那为...位于云南武定县西南之狮子山。创建于元至大四年(1311),明清时代曾多次重建、扩建,规模宏大,气势雄伟,有大雄宝...【幷天世间】 p0831 瑜伽八十三卷十七页云:复次幷天世间者:是总句。此有二种。一、幷魔,二、幷梵。...(术语)不杀,不盗,不邪淫,不妄语,不饮酒之五戒也。是为优婆塞宜受持之戒法。...(术语)Arhā,小乘极悟之位名。一译杀贼。杀烦恼贼之意。二译应供。当受人天供养之意。三译不生。永入涅槃不再受...(名数)即空宗与性宗。此于相宗之外,又于性宗中分别者也。就经论上而言,则般若经四论已上,就八宗上而言。则三论...【随离】 p1364 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页云:随离者:谓受已后,能随守护彼尸罗故。...凡四卷。唐代窥基撰。略称成唯识论枢要、唯识论枢要、唯识枢要。或单称枢要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。系唯识三种注疏...(杂语)以口业称美其德也。文句二曰:发言称美名赞叹。行事钞下三曰:美其功德为赞,赞文不足,又称扬之为叹。...【杂染法及杂染法因】 p1414 瑜伽九十四卷十三页云:杂染法者:谓老死支所摄众苦,及以生支。杂染法因、复有二种。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有个儿童,才七岁,但常常找无德禅师,和他东南西北乱说一通,但无德禅师却认为这个童子机智不凡,出言吐语,常有一...问: 女性学佛之后是不是不能打扮了? 法霞法师答: 一些女众学佛后认为一心念佛,求生西方即可,从而不注意形象,...这个时代的共业就是这样恶劣,你也没有办法阻挡的时候。想想善导大师,在盛唐之际,最好的时候,他都有那么猛利的出...
世间无知,惑为因缘及自然性,皆是识心分别计度,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。 一般的凡夫外道乃至于二乘人,在看生命的时...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,以己度人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等原则,都包含着谅解的思想,是处理人际...
接着再看第二点,是约着众生。这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,那我们众生凭什么能够受用呢?这就必须说明它的道理了: 约生...前言 所谓色身:乃是佛教一种述语,在一般人叫做身体,它是揽父精母血及四大种的地水火风所构成,而具有鼻目嘴等五...
《功过格》里有个公案。有一位固安县的县令叫梅公,你看他的作法很有意思。有一天,有一个宦官,他就送了梅公一个礼...
差摩莲华鲜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差摩 | 下篇:差罗波尼 |
(杂名)寺之尊称。寺者生福之园庭也。...
初心
五法能摄诸瑜伽地
正续寺
幷天世间
优婆塞戒
阿罗汉
二宗
随离
成唯识论掌中枢要
赞叹
杂染法及杂染法因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公鸡与虫儿
女性学佛后是否不能打扮
魔乡不可停

【推荐】皆是识心分别计度,心态决定你的状态
三大计划解决婆媳矛盾

「阿弥陀佛」这四个字的真实义
斌宗法师《色身生活与法身生活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