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术语)初发心而未经深行者。首楞严经一曰:“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,同来佛所。”止观一曰:“初心尚尔,况中后心。”往生要集中本曰:“初心观行不堪深奥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(杂语)Samaya,慧琳音义三十九曰:縒么野,古云三昧耶。...(经名)佛,为比丘说至恶趣法,至善趣法,至涅槃法之三法聚。由一而增至十。摄于长阿含经十。...【论体六种】 p1330 集论八卷十一页云:第一论体,复有六种。一、言论,二、尚论,三、诤论,四、毁论,五、顺论,...梵名 Dignāga, Dinnāga,西藏名 Phyogs-kyi glav-po。又称域龙、大域龙、方象。西元五、六世纪时人。印度佛教因明...【智清净十相】 p1153 瑜伽七十四卷十八页云:云何智清净十相?一、由惠施智清净。二、由求者智清净。三、由施物智...教、行、理三者之并称。教,随应机缘之教说;行,即可证果之因行;理,指名言所诠显之实理。法华玄义卷一下(大三三...【九上缘惑】 九种缘上界上地所起之惑。即见苦所断之邪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、疑、无明,及见集所断的邪见、见取见...(术语)证得一切智之位,即佛果位也。法华经药草喻品曰:其所说法,皆悉至于一切智地。...(术语)无表业之外,有身表业语表业。人之言语乃以一种意思表示于人之作业,故谓之语表业。俱舍论十三曰:语表业体...欲界中的有情,为六道众生之一,思虑最多,因过去世中曾修中品十善之因,故今世召感人道之果。...(一)指本来固有之性德。与“修成”、“修生”相对。二者并称为“本有修生”。即不论有情非情,其本性万德圆满,在圣...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...如是我闻。一时,薄伽(qi)梵(fn)游化诸国,至广严城,住乐(yu)音树下,与大苾(b)刍(ch)众,八千人俱。菩萨摩诃(hē)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,...
欲登妙位,非行不阶。行法众多,略言其四。梵语三昧,华言正定,又云调直定。众生心行,常不调、不直、不定,入此三...
净慧长老,俗姓黄,1933年古历8月27日出生于湖北新洲,圆寂于2013年4月20日6点26分。享年81岁,僧腊67载,戒腊62年...曾经在法国巴黎的一处车站,由于一位青年没有车票而闯关入站,经收票员发觉,在阻止过程中产生冲突。不料这一冲突,...如何寻求合适的人才是一门大学问。刚开始时,谁都不知道人才在哪里,我们可以针对工作的性质与内容需求开出条件,列...
我从十三岁开始病,到现在五十多岁,病足四十多年,可说是一位专业的病人,出家后曾二度中风、暂时失明,后来更得了...问: 写牌位超度祖先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?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? 慧律法师答: 对于把祖先集中起来,写牌位...
苏州古城以西,太湖以东,一座千年宝刹香火不熄,这便是灵岩山寺。从古老的东晋时期,西域而来的智积菩萨开山建寺,...
老死。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。未来之世,既然受生,则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等,而与之俱来。 所以你一旦投胎,你...
初心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劫簸 | 下篇:初曰分 |
【摧破邪山支】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‘十支论’之一,即《二十唯识论》,这是释七难以成瑜伽唯识,而以唯识无境为宗。...
縒么野
三聚经
论体六种
陈那
智清净十相
教行理
九上缘惑
一切智地
语表业
人
本有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【大藏经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
何谓「四种三昧」

净慧长老的生平事迹
善小而为 无量功德
如何留住好人才

【推荐】感恩「病」,让我更懂慈悲
牌位超度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

明学长老:只要穿上僧服,我就不会再脱下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