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sārasa kāranda。娑罗,为娑罗娑之略称。乃二鸟之名。此二鸟如鸳鸯,形影不离,出双入对。佛以此二鸟喻菩萨之一行、一切行共行。[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] p4079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人名)洛阳伽蓝记法云寺。西域乌场国沙门昙摩罗所立也。摩罗聪慧利根。学穷释氏。至中国即晓魏言隶书。凡所闻见。...(术语)法者梵云达磨Dharma,为通于一切之语。小者大者,有形者,无形者,真实者,虚妄者,事物其物者,道理其物者...Baliyuxi Dazangjing 南传上座部所传佛教典籍的丛书。佛教自传入锡兰(今斯里兰卡)后,于公元前29年在马塔勒的...【四不定识俱不俱分别】 p0466 成唯识论七卷三页云:四皆不与第七八俱。义如前说。悔眠唯与第六识俱。非五法故。有...(书名)六卷,宋智礼从义着。释荆溪之止观义例,而立异计。所谓山外宗也。...(人名)Droṇa巴,Dona,婆罗门名。佛于拘尸那城沙罗双树间火葬讫,诸国王来,欲得其舍利,而开争端,平分佛舍利止...(名数)涅槃经所说:一、正因佛性,离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。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,故名正因佛性。二、了因佛性,照...【成就六法必不能得远尘离垢】 p0669 大毗婆沙论五卷十三页云:如世尊说:若有一类、成就六法;于现法中,必不...指真实修行、不实修行。据涅槃经卷二载,依佛所说,能知涅槃、佛性等相而修诸行,称为真实修行;反之,不知涅槃、佛...贝多罗叶的简称,此叶经冬不凋,印度人多拿来书写经文,叫做贝叶经,或贝文。...亦名:木叉、别解脱、别别解脱、处处解脱 子题:律教无非佛旨、律是佛敕唯圣制立、随分果、戒障有二、戒净业非惑待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问: 既然都是念佛,何必要记数呢,记数不是分心了吗,请师父开示:念佛是记数好还是不记数好啊?印光大师开示念佛...
出家人,先须要知,出家割爱辞亲,本为求出生死。若为生死大事,要知世间一切诸法,皆是苦本,身是苦聚,必要发心修...略说发心学禅行者,应须注意五法:一、闻。二、厌。三、愿。四、觉。五、勤。 一、闻者:愿乐闻法,以自照心,引生...
【经文】 次观大势至菩萨。此菩萨身量大小,亦如观世音。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,照二百五十由旬。举身光明,照十方...
佛经有指示我们应该怎么修,叫做四念处,四念处,四念处就是说你的心二十四个小时,要以这四种观念常常存在你的心,...现在很多人都说:不要出家啦!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!你出家能受得起人家礼拜吗?能受得起人家的供养吗?这话乍听之下...
听讲不得徒事口耳,先应谛思,佛为何事说经,我为何事学经。若知佛所为何事,则不耽著文言,若知我当为何事,则不贪...
汝来信,语颇恳切,然犹有轻僧慢法之习气。此之习气,实为学道之障。若亲来皈依,升座,则磕头当在二、三十以上。即...
娑罗迦邻提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娑罗室伐底节 | 下篇:娑罗洟聚落 |
谓不须累劫修习,而能速得成佛。此系华严宗之说。华严经孔目章卷四载有五种疾得成佛:(一)依胜身一生即得,“胜身”...
昙摩罗
法
巴利语系大藏经
四不定识俱不俱分别
纂要
香姓
三因佛性
成就六法必不能得远尘离垢
二种修行
贝叶
波罗提木叉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念佛为何要记数,记数不是分心了吗

现前见闻知觉,全是妄想用事,总非真心
学禅行者须注意的五法

《观无量寿佛经》第十一观:势至观

让这四种观念常存你心
妙莲老和尚《出家现僧相就是良福田》

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