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sahabhūhetu。六因之一。又作共有因、共生因。同时存在之法,相互为因,称为俱有因。如地、水、火、风等四大,必四大相依而生,彼为我之因,我为彼之因,恰如三叉之相依而立,故称俱有因。四大之中,一大为因,则其他三大为果;其他三大为因,则此一大为果。盖以相互为因,亦必相互为果之故。俱有因又可分为互为果俱有因、同一果俱有因之别。如以三杖相倚,一杖为其他二杖之因,同时其他二杖亦必为此杖之因;此三杖相互为果之理亦然,称为互为果俱有因。又如三杖鼎足相倚,以支持一物;即由二物以上相互资助,以产生同一结果,譬如由多柱而支持一屋,称为同一果俱有因。[俱舍论卷六、大毗婆沙论卷十六、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十五、入阿毗达磨论卷下](参阅“六因”1256) p4027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以伊字之三点譬法身般若解脱之三德。性灵集七曰:三点凝心,四量满怀。梁高僧传八曰:始自鹿苑,以四谛为言...又作印明、印言、契明。乃印相与陀罗尼之并称。即手结诸佛菩萨之印契,口诵真言陀罗尼。印,乃诸尊之身密;咒,则系...在缠真如的简称,即真如法性之理隐藏于烦恼缠缚之中。...(菩萨)Majuṣri,一作曼殊尸利,旧称文殊师利,新称曼殊室利,菩萨名。...【三种补特伽罗有三三摩地】 p0224 瑜伽六十二卷十三页云:复次诸苾刍有六顺出离界三摩地修习支者,谓诸苾刍,于闲...(仪式)每日转读法华经六遍也,为回向六道之意。...指违犯杀、盗、淫、妄等“四重罪”之比丘。小乘之经部与有部之解释各异。经部中,依律文,指犯四重罪者,已舍戒体,...又名香香神,即乾闼婆神,因其食香,从身上放出香味,故名。...【识蕴差别五种】 p1436 瑜伽五十四卷一页云:复次云何识蕴差别?此亦五种应知。一、由安住故。二、由杂染故。三、...唐末五代曹洞宗僧。生卒年不详。又称光仁。出家后,参谒香严智闲等人,后嗣洞山良价之法,住抚州(江西临川)之疏山...指名称与义理。如谓“诸行无常”,则诸行为“名”,无常为“义”。盖呼召表显诸法之本体者,称为名;而诸法本体之真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问: 如果得了不治之症,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,该如何是好?是应当求佛加持令自己病情好起来,还是什么都不...
【若有女人,厌女人身,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,及土石、胶漆、铜铁等像,如是日日不退,常以华香、饮食、衣服、缯彩...
一切法都是心生的,所以对一切都不要贪恋。出家要远离俗家,俗家事情乱如麻。但要想到利益众生,先从六亲眷属利益起...
唐朝有一个百丈禅师,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讲《金刚经》。在讲《金刚经》的时候,有一个老人家每一天都很准时来听。等到...
在《楞严经》里面,修假观,第一个,先了解自己,你这个人的优点在哪里、缺点在哪里,看你内心的相貌。 智者大师把...佛陀在世时,他带着弟子在一池边坐下来,有一位比丘问道:佛陀,阿难尊者经年跟随在您身边,他的记忆智慧都很高超,...
善摄生者,不劳神,不苦形,神形既安,祸何由可致?明?胡文焕《新刻摄生集览》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,到我们门诊...
一、孝亲友爱 谁无父母?谁无兄弟?动物孝亲友爱的天性,尤为令人感动。它们的真情与遭遇,讲述者为之伤心,听闻者...
俱有因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俱生惑 | 下篇:俱有依 |
【精进五种】 p1273 成唯识论六卷三页云:此相差别,略有五种。所谓被甲、加行、无下、无退、无足。卽经所说有势、...
三点
印咒
在缠
曼殊室利
三种补特伽罗有三三摩地
六部转读
非苾刍
香神
识蕴差别五种
匡仁
名义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得了不治之症该存什么样的心态

欲求好相貌或转女身,供养地藏菩萨即可满愿

犯戒可救,破见难救

执着越重,轮回就越难出去

了解自己,看清内心的相貌
傲慢障道--阿难的悟道因缘

拜佛的养生原理是什么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