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天台四教之判,有以别教之名显通教之义者,称为借别名通,与“名别义通”同义。(参阅“名别义通”2257) p4023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明代佛教是从明太祖洪武元年(1368)至毅宗崇祯十七年(1644)前后二百七十六年间朱明一代的佛教。 明代政权建...亦名:瞻待道俗法 子题:道人瞻待法、白衣瞻待法、王臣瞻待法、病人瞻待法、净人瞻待法、作人瞻待法、客作人瞻待法...东晋译经僧。西域人。久居凉州,通华、胡语文。出三藏记集卷二中并未列为译人,仅于昙无谶所译方等王虚空藏经之注有...(术语)是在如来藏(即真如)为识体与否。相宗之八识,唯于有为法上立之,性宗入无为之真如于识中。如大乘义章,问...谓命终之后,带着宿业,往生他道。业,即吾人之身、语、意等一切之身心活动,具有力量可影响未来。往生,即死此生彼...(地名)释尊苦行之地。优楼频螺村也。...(术语)念佛等之十念也。【又】十遍之称名也。观无量寿经曰: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。净土宗如他宗之授三归五戒等...1、经典以外所传授的佛法。 2、一切诸法,分为色法和心法二种,色法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,心法是指一切无形的精...【同事因】 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。十因的前七因,除随说因以外的六因,协同成办某一事业,称为同事因。参阅‘十因’...【近事律仪三支所摄】 p0822 瑜伽五十三卷六页云:近事律仪,由三支所摄。何等为三?一、受远离最胜损他事支,...(经名)佛说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,一卷,宋法贤译。较量诸佛国土时分之长短者。...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,夜摩天宫,无量菩萨来集,说偈赞佛,尔时觉林菩萨,承佛威力,遍观十方,而说颂言, 譬(p)如...普门品(日诵式版本)...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...
怎么渐离生死?就是用般若智慧现量观察这个世间的无常、国土的危脆、四大的苦空、五阴的无我。 如是观察,就能逐渐...
若不修内行,唯只外求,希望获福,无有是处。 这句话或许想要告诉我们: 如果不注重内在修养,只关心外在的东西,想...
进入农历五月,大家吃饭是不是没有胃口?是不是觉得四肢沉重无力?睡眠也不好?那是因为进入到五毒月啦!可是,五毒...
民间流传着一首《十不足诗》:终日奔忙为了饥,才得饱食又思衣。冬穿绫罗夏穿纱,堂前缺少美貌妻。娶下三妻并四妾,...
这个净法的熏习,它的体性是无漏的,所以它跟阿赖耶识是不同的,它有趋向于法身跟解脱身的功德。如果是大乘,是万德...
读《悲惨世界》那一行行血淋淋的文字令我痛彻心扉,不忍卒读。不仅为人类那披着文明外衣下的残酷绝情而可悲,更为那...我有一次坐出租车,看见驾驶座上方挂着十八王公、行天宫等三、四个祈求行车平安的平安符。结果司机老是超车、超速,...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。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烦恼少一点,智慧多一点,觉照多一点;也就是要练习怎么向内看...
借别名通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值佛难 | 下篇:借花献佛 |
指固有之性德。即常住不变之绝对真实性。圆觉经(大一七·九一九中):“若此觉心本性清净,因何染污?” p1962...
明代佛教
三宝物瞻待道俗法
圣坚
性相八识相异
带业往生
苦行林
十念
心法
同事因
近事律仪三支所摄
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地藏菩萨本愿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

老实念佛,渐离生死

及时回望自心,做精神富足之人

「五毒月」到底毒在哪里

欲望不可无休止

所谓的顿悟,都是从因地栽培来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