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法性之理圆融于诸现象中。为“缘起相由”之对称。此二门为华严教义之二大根本。法性融通旨在说明理事无碍之义。华严经旨归(大四五·五九五中):“法性融通力故者,谓若唯约事相,互相碍不可则入;若唯约理性,则唯一味不可则入。今则理事融通,具斯无碍。(中略)又不思议品云:‘一切诸佛于一一微尘中,示现一切世界微尘等佛刹种种庄严。(中略)而微尘不大,世界不小,决定了知安住法界。’解云:此中文意,明此大小之事同是安住理法界,故令彼能依事法大小相在无障碍也。”(参阅“缘起相由”6128) p3360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据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载,魔能现诸形相,恼乱修行,障蔽禅定;行者若不善分别以祛除之,则使魔得其便,而致身心...(术语)五相第一通达本心之真言也。连华部心轨曰:诸佛同音言:汝应观自心。既闻是说已,如教观自心。久住谛观察,...指小僧。又称小师。阿为助词,无义。临济录(大四七·四九九下):“后生小阿师不会。”后人亦以之为卑下之贬称。(...(书名)二卷,功德施菩萨造,唐地婆诃罗译。直释经文。论名者取本经所诠之义理也。...(Waldschmidt, Ernst; 1897~?)乃德国当代印度学与佛学学者。自一九三六年任柏林大学教授,精研印度哲学、印度佛...又作除罪。即藉忏悔、观佛、念佛、称名、持咒等宗教行为,得以灭罪、消业障。如谓念佛能灭除八十亿劫之生死罪;忏悔...怀素,是律宗东塔宗的创始人。俗姓范,祖籍南阳。父名强,作过唐朝的左武卫长史,所以他生于京兆。十岁发心出家,不...(一)(350~427)东晋译经僧。西凉州(今甘肃)人。弱冠出家,以精勤著称。后欲博访名师,普求佛典,西行至罽宾,入...(名数)一,想倒,于六尘之境而思想非理者。二,见颠倒,于事理之法,而邪计度推求者,即邪见也。三,心颠倒,于妄...云何熏习起染法不断?所谓以依真如法故,有于无明。以有无明染法因故,即熏习真如。以熏习故,则有妄心。以有妄心,...(术语)物音哀而明亮也。无量寿经上曰:清扬哀亮微妙和雅。...教观纲宗 (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。长幅难看。今添四教各十乘观。改作书册题名)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...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,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。净土法门单刀直入、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。信愿持名,乘托阿弥...佛说无常经·临终方诀附...
又《业疏》云:若不持戒,得财施者,多贪不净,以利求利,恶求多求,故使来世受不净果,如牛羊猪狗衣食粗恶。若持戒...
《心经》二百六十个字,可以分为两个部分。 从观自在菩萨到是无等等咒叫显说般若,用明显的道理来阐述般若的妙义。...一个村庄坐落在沙漠地带,村人赶集必须穿过那片气候无常的大沙漠。沙漠中行路很难,即便是本村人,也常常会迷路。因...
《阿弥陀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佛说无量寿经》在隋唐之际称为净土三经。然而又出现了净土四经,这是清朝有一位...
先念 南无阿弥陀佛十句。 手持供水及米粒,至出食台前。 念云: 以此供水及米粒,施与一切神鬼等众。惟愿是诸神鬼等...问: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。这句话似乎用在禅修居多,只要一发现自己在打妄想,就立刻回到方法上;如果一任自己随着妄...素食者如何才能在日常饮食中保证均衡营养呢?英国食品标准局提出了最新建议。 吃坚果获取足够的硒 硒是机体免疫系统...
常念知足。就是内在的觉醒,知道万法因缘生,不妄求,知道自性本自具足,自性能生万法,所以内心得到最深刻的满足。...
法性融通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法性论 | 下篇:法果 |
佛寺之美称。寺院之称为“刹”,系梵语 laksatā(幡竿)之讹译,盖于佛堂之前一般均有立刹之风俗,故称寺院为刹;...
三种鬼神魔
彻心明
小阿师
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
瓦尔特须密特
灭罪
怀素(625—698)
智严
三颠倒
熏染不断
哀亮
【大藏经】教观纲宗
【大藏经】净土五经日诵集要(净宗早晚课)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无常经·临终方诀附

不持戒只修善,容易招感不清净果

《心经》那么好,要如何去运用
为别人留一条路

净土五经格局的由来

弘一大师:简易施食仪轨
圣严法师《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》
素食者如何保证均衡的营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