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一卷。宋代遵式(964~1032)撰于大中祥符八年(1015)。又称往生净土忏仪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。本书依据大无量寿经、称赞净土经等诸经,揭示十种行法:严净道场、方便法(入道场之方便法)、正修意、烧香散花、礼请法、赞叹法、礼佛法、忏愿法、旋绕诵法、坐禅法等。净土信仰流行民间后,依据本书礼拜之忏法亦广为流行,即今所谓之“净土忏”。[净土依凭经论章疏目录] p3200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梵名 Sarvatathāgatosnīsasit''''ātapatra。乃荷吉森(B.H. Hodgson)所发现之梵文经典。无汉译本。本经内容叙述...十二头陀行之一,十六资具之一。谓于无人处即坐,不必只寻冢边、树下或露地而坐。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三载,随...比喻寿命之无常犹如朝露。鹿母经偈(大三·四五六上):“无常难得久,(中略)命如露着草。” p6883...【正思惟】 p0501 如八支圣道中说。 二解 显扬二卷十四页云:二、正思惟。谓依正见,与彼俱行离欲思惟,无恚思惟,...(术语)Hetuvidyā,译曰因明。因明大疏一曰:醯都为因,费陀云明。...(杂语)法华经迹门中说地狱等十法界之众生成佛。其中佛界为已成,故不言之,序品五佛开显中,过去佛章若有众生类以...【思议九事能引三失】 p0853 显扬十七卷七页云:若有思议如是等事;当知能引三种过失。一、起心乱过失,二、生...【我执五失】 《俱舍论》卷二十九载,我执有五种过失,即:一、起我见及有情见,堕于恶见趣。二、同于诸外道。三、...(术语)言造显曼荼罗时,为区别各重位,用五色作境界之道也。瞿醯坛跢罗经中曰:中台,及内院,应用五色而作界道。...亦名:现身相与清净欲、取欲者须知同别之相、与欲现身相 子题:清净欲 行事钞·受欲是非篇:“依如五分,病人不能口...【八中洲】 p0070 俱舍论十一卷四页云:复有八中洲。是大洲眷属。谓四大洲侧,各有二中洲。赡部洲边二中洲者,一、...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...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,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,弥勒菩萨摩诃...毗尼日用切要...
夫前之无始,后之无终。包太虚而无外,入微尘而无内。清净光洁,湛寂常恒。无生无灭,离相离名。在有非有,居空不空...
生活中,人们的烦恼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,一方面是自身的欲望,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名与利。有的人为此奔波了一生,却苦...
原文: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,若心地未明、愿力轻微,又不求净土,是人来生多感富贵之报,亦多为富贵所迷,或至造业堕...
关于这个所知依,我们当然是没有办法想象,阿赖耶识不是我们第六意识能够心思口议的,完全是要依止圣教量来了解的。...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,人生有苦,包括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,以及五蕴炽盛等,总称为八苦。苦是...
她的组织有4亿多资产,10万名义工,崇拜她的国王、总统、传媒大亨和工商巨子无数,但是她一直过着最初的简朴生活,...神通广大并不代表是得道圣人 唐朝延载元年(西元六九四年),京城来了一个女人,自称是圣菩萨,此人为求名闻利养,...
孩子,当我老了,希望做儿女的不要嫌弃我,现在需要你们照顾了,就如同在你们小的时候,我照顾你们那样,对我多一些...
往生净土忏愿仪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往生要集 | 下篇:往生集 |
真谛(梵名波罗木陀),西印度优禅尼婆罗门族,原名拘那罗陀(华言亲依)。少时博访众师,学通内外,尤精于大乘之说。他...
一切如来顶白伞盖经
随坐
露命
正思惟
醯都费陀
十界皆成佛
思议九事能引三失
我执五失
五色界道
欲之与欲现身相
八中洲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妙法莲华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毗尼日用切要

若论幻身,则生同傀儡死作尘土

人生要淡泊名利,才能活得自在

偏重于持戒修福的危险

望前名果,望后名因
圣严法师《追求快乐是起点,不是目的》

特蕾莎修女:活着就是为了爱
学佛人都应牢记的六则典故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