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sakala-bandhana。谓具足烦恼,指具足见修二惑者。缚,即烦恼之异名,烦恼(心之惑)能系缚有情,使其堕于生死轮回之苦境,故称缚。盖无论有漏、无漏,若其见惑或修惑之一分未断者,皆总称具缚。又就修行阶位而言,乃指自“见道”以前之三贤、四善根等,乃至一切未断惑之凡夫。一般则以具缚为凡夫之异名,故凡夫亦称具缚凡夫、具缚凡众。然严格论之,凡夫之中有不具缚者,圣者之中有具缚者,亦即若以有漏道断灭修惑者,虽为凡夫,实无有具缚;而见道初刹那之圣者,若未能先断灭修惑,虽为圣者,犹称之为具缚。[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、俱舍论卷四、卷二十三、俱舍论光记卷二十四、摩诃止观卷五上] p3080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诸法皆空之相状。因缘生之法,无有自性,是空之相状也。智度论六曰:因缘生法,是名空相,亦名假名,亦说中...谛观世间之相无他,唯是生灭、灭生、灭生、生灭而已,是为生灭相。...所谓谛,乃真实不虚之理;圣谛即指圣者所知一切寂静之境界,系佛教之根本大义,故又称第一义、真谛;乃属出离世间法...谓一来果。略有二种。一者有为。二者无为。所言有为一来果者。谓彼果得。及彼得得。有学根力有学尸罗。有学善根。八...(本生)本起经上谈本生云:昔定光佛出世时有谓为儒童者。闻佛出世,喜行城中,欲以华供养,不得。有一女瞿夷,持七...即指接化学人之方法。一路,为方法、手段之意。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(大五一·三八四下):“问:‘如何是和尚接人一...(术语)以病譬八万四千之烦恼。智度论曰:般若波罗蜜,能除八万四千病根本。...净土教三流之一。指唐代善导(613~681)所立之净土教派。系由昙鸾(476~542)、道绰(562~645)相承而来,依初祖...西藏佛教之供灯用具。一般为铜质,亦有金质、银质、石质者。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陈列之金灯,不仅刻有精致之图...亦名:辄取净施衣戒制意、真实净不语取戒制意 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(波逸提)辄取净施衣戒五十九。凡净施之法,...(术语)非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,谓之真空,非有之有,而非如凡夫妄计之实有,谓之妙有。故以真空之故,缘起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
学佛应念佛,念佛当一心。蕅益大师开示:得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;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浅。可见信愿念佛之重要...这句名号我们要念呢,要有一些前提:第一是信愿,第二要一门深入。其实一门深入与信愿正好是成正比例的,他信得深才...
身若无端错行,不如正心安守本份。 口说闲言杂语,不如读诵圣贤经典。 意为精明算计,不如老实积德行善。 害人谋取...
在佛陀时代,有一位出家人,他是大迦叶尊者的徒弟,他原是迦叶尊者未跟随佛陀出家前的朋友。他因为看到迦叶尊者出家...
我们看辛五,耳根圆通。这个是在本经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正宗,它正式加被本经的当机。因为阿难尊者多生多劫都是多闻,...
一心可现十法界 一切境界都是从心所现。一心可现十法界。心有善念,则入三善道;心有恶念,则现三恶道境;心念声闻...
佛在世的时候,有一位很有名的大护法,叫做须达长者,他生前就证得初果,具备了四不坏信,对佛法僧三宝有坚定不移的...1、问:什么叫做放生? 答: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,被擒被抓被关被杀,惊惶失措,命在垂危之际,发慈悲心,...
具缚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具缘派 | 下篇:其照自妙 |
(术语)观世音之密号也。观音之眼相,为青莲慈悲之容,多罗尊自此处出生。要略念诵经曰:开敷妙觉光明眼,修广犹若...
空相
生灭相
圣谛
一来果
瞿夷本生
接人一路
八万四千病
善导流
曲工
真净施主不知辄取衣戒制意
真空妙有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
此念佛四法,能令心归一处
大安法师:信得越深,念得就越切

人生十不如

免除死刑的契机

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

【推荐】念佛能否往生,但问自心,不必他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