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中印度金刚智三藏之俗家弟子。唐代人。字子回。籍贯、生卒年均不详,或谓其为泾水人。氏善草隶,每以一笔环写百字,状如萦发,世称“连绵书”。氏以勤学强志,精研药理,博览群籍,遂通达古今。玄宗开元十年(722),氏奉召为官,随侍太子。常与诸王往来酬答,作文献诗,并屡次以善道规谏皇帝。官至工部侍郎,卒后追赠华阴太守。尝从金刚智接受灌顶,开元二十九年金刚智示寂,氏撰金刚智三藏行记一卷。[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下、新唐书卷二○二] p2831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?~1697)清代僧。番禺(广州)人,俗姓麦。字乐说。尝从梁之佩学科举应试之文,颇有文名。其后之佩入道,每以梵...(名数)小乘二十部中除根本之上坐部与大众部,而但数其末派之数也。...梵语 bhiksu 之意译,指比丘。比丘为杜绝一切生业以清净活命,乃向信徒乞食,以之维持色身,故称乞士。[大智度论卷...为“不随心转”之对称。三种律仪中,别解脱律仪称为不随心转;静虑律仪(定共戒)与无漏律仪(道共戒)称为随心转。...【健陀俱胝】 义净云:西方名佛堂,为健陀俱胝。此云香室。...(术语)七真如之一。流转于生死界之一切有情实性也。众生虽流转生死而其实性则真实如常,不动不改也。唯识论八曰:...(Sogdiana)位于葱岭西方之西域古国名。又作粟弋。北史西域列传第八十五称此国为奄蔡。此为俄属土耳其斯坦最肥沃之...【不实语】 p0318 集异门论十三卷五页云:问:云何不实语?答:且如苾刍,举他苾刍,不见不闻不疑犯戒犯见犯轨则犯...为大日经所说六十心之一。即对于无疑虑法生起疑虑之心,而与六十心中之痴心、疑心相类似。痴心与闇心虽同属于痴烦恼...对一般凡夫而言,生死是无始无终的,但在有道之士却是无始有终,因已断惑证真,已进入了生脱死的涅槃境界。...随机羯磨·诸戒受法篇:“俱舍论云,若先作意于斋日受者,虽食竟亦得。”(随机羯磨卷上·一六·一六)...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(亦名遗教经)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,度阿若憍陈如,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,所应度者皆已度讫,于娑...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。法讳希运。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。乃曹溪六祖之嫡孙。西堂百丈之法姪。独佩...准提咒持诵仪轨...
原文: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,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。夫四种念佛,唯持名最为契机。持至一心不乱,实相妙理,...大家可以看看四十八愿的其中三愿十八愿,十九愿,二十愿。实际上就把这个顿信和渐信的几种不同的根基,给我们展示出...
印祖在《文钞》中说,在苏州有一位吴引之先生,是晚清科举第三名(榜眼),这个人长得很庄严,也很有学问,德行也比...
这个生命的改造,简单的说,就是破除我们的邪执,使令我们离苦得乐。要达到这个目的,在经论上说,必须有两个主要的...
时间过得真快,不知不觉间我和先生已经茹素八年了,这八年可以说是我们成长至今收获最大的八年。 记得第一次接触素...
有一个农场主为了方便拴牛,在庄园的一棵榆树上箍了一个铁圈。随着榆树的长大,铁圈慢慢嵌进了树身,榆树的表皮留下...观音菩萨是佛教里众多大菩萨中的一员,但是观世音菩萨在中国的知名度却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大菩萨,甚于佛陀。在民间,...
最难的是劳而不怨。大家常说,做事要任怨,经验告诉我们任劳易,任怨难,多做点事累一点没有关系,做了事还挨骂,这...
吕向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吴道玄 | 下篇:君王臂落 |
【有支】 十二因缘的第十支。由于爱、取二支的驰求执取,贪得无厌,这就积集下了引来生之果的业因。《涅槃经》云:...
今辩
十八异部
乞士
随心转
健陀俱胝
流转真如
粟特国
不实语
闇心
生死无始无终
八戒食前作意食竟受亦得
【大藏经】佛遗教经
【大藏经】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准提咒持诵仪轨

念佛宜修易行之行
临终是否要在佛号上才能往生

知道前生是出家人,何不恢复出家人的事业

净界法师:佛说八大人觉经

茹素八年,收获的远不止健康

让伤害成为生命的一道养料
观音菩萨的化世因缘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