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于特定之日期内念佛之意。又作如法念佛。为“寻常念佛”、“临终念佛”之对称。日期短则一周、二周、三周,长则九十日。用意即在避免每日念佛所生之倦怠感,故特定日期念佛,而使念佛行者专心念佛,精进修行,克期取证。多数净土宗之寺院,均作此种修行,系受常行三昧、引声念佛之影响。[观念法门、往生要集卷中末] p2798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因明学与宗义相异之品类曰异品,即用于异喻者。入正理论曰:异品者。谓于是处。无其所立。...(名数)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也,此六境有眼等六根入身以坌污净心者。故谓之尘。圆觉经曰:妄认四大为自身相,六尘缘...谓大自在天之面上具有三目。其排列不纵不横,恰如悉昙字 (i,伊)之三点,乃以之与伊字三点共喻指涅槃之法身、般若...小乘俱舍论以一切之烦恼称为随烦恼,或对于六随眠之根本烦恼,而称其余之烦恼为随烦恼;大乘唯识家则谓根本烦恼以外...亦名:受具戒竟时节量法、记受戒时节、受具戒记春夏冬时及量影 子题:量影、食时 行事钞·受戒缘集篇:“若多人一人...亦名:比丘教尼八非、非教授日 子题:八非、日非 含注戒本·九十单提法:“若僧不差,非教授日,与说八不违法,吉罗...又作六随眠。即: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。[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三、卷四十六、俱舍论卷二十一](参...即常住真心之体。自性清净,一体无二,妄想忽生,境界顿现。于是有情众生、无情国土,从一真心妄分为二,当知有情无...即念佛行者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及圣众前来迎接往生极乐净土。又作来迎引接。略称来迎、迎接。阿弥陀经(大一二·三四...(术语)无明无始,故生死亦无始也。...(修法)众僧法三种之一。僧中辨事为一表白与一羯磨也。合白及羯磨而曰白二。又一白与一羯磨。故曰白一羯磨。资持记...大悲咒修持仪轨...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:「造化权舆之首,天道未分;龟龙系象之初,人文始着。虽万八千...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,盖是法身之玄堂,正觉之实称,众经之渊镜,万流之宗极。其为体也,妙存有...
原文: 教兴所由,约时被机,劝归净土。若教赴时机,易修易悟;若机教时乖,难修难入。 是故《正法念经》云:行者一...问: 共修念佛分男众念,四音后停下来后接下来女众念,如此轮流,是否有间断之疑,不符势至菩萨的净念相继。 大安法...
《楞严经》前面的三卷经文,佛陀等于是讲到了大乘佛法胜义中的真胜义性。也就是在整个大乘的教法当中,对生命的解释...中国古代信佛的官员中,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一位最具佛教信仰和最有慈悲心的地方官。他在官场生涯中,始终心怀无限慈悲...
净土宗的人,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, 第一个,你最好发心受戒, 很多净土宗的人,过度的骄慢,说我心中有佛,我...
幸福是人现实中的一种生活富足状态,又是人内心的满足性感受。老子没有使用幸福的概念,但他认为,有一种合于天道、...
而菩萨为利养故。应答不答。倒说经律。文字无前无后。谤三宝说者。犯轻垢罪。 为利养、倒说今天倒说相似佛法的,遍...所谓的「柔软心」,是指把自我减低、减少、减轻,不在人际间架设心防,也不为自己设想,心胸全然敞开。所以,凡是自...
别时念佛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别峰云 | 下篇:别时意 |
天台立四教,藏通二教是界内教,别圆二教是界外教。...
异品
六尘
天主三目
二十种随烦恼
受具戒竟记其时节
辄教授尼戒日非
六烦恼
一体
圣众来迎
无始生死
白二羯磨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悲咒修持仪轨
【大藏经】大方广佛华严经(80卷)
【大藏经】大般涅槃经

五浊恶世,唯有净土可通入路
这样共修是否不符合净念相继

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
暗施慈悲与后人--白居易

【推荐】对净土宗人的勉励

老子论幸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