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术语)无明无始,故生死亦无始也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(1083~1146)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。四川成都人,俗姓史。字竹庵,号老禅。年少出家,勤学经教,专治楞严。受具足戒...以律仪差别,略为三种者: 一、别解脱律仪 谓欲尘戒。 二、静虑生律仪 谓色尘戒。 三、道生律仪 谓...又作黑衣、墨衣、墨染衣。即黑色法衣。僧侣着用之。缁衣又可引申为僧侣之意,故一般亦以缁流、缁门、缁徒作为僧侣之...亦名:五人自恣法、五人众法自恣 子题:所为人不入僧数 行事钞·自恣宗要篇:“若界内五人者,索欲不开,问和,答已...(流派)Sāṁghikāḥ,摩诃僧祇部之略。译言大众部。一在小乘二十部中,佛入灭之年,结集经典时,于窟外为之者。...巴利语 satta āpattikkhandhā。又称七聚。即七种罪聚。戒律之分科,有波罗夷、僧残、偷兰遮、波逸提、提舍尼、突...梵语 ?atru。意译怨家。即与我结怨,于一切善法作冤害者。又作设睹嚧、设咄嚧、舍睹嚧、烁睹嚧、娑讷噜、窣睹唤。无...(一)指本来固有之性德。与“修成”、“修生”相对。二者并称为“本有修生”。即不论有情非情,其本性万德圆满,在圣...(譬喻)无明能昏沉人之本心,故以酒为譬。妙法圣念处经七曰:勿饮无明酒。秘藏宝钥上曰:徒缚妄想之绳,空醉无明之...(杂语)法相,三论,天台,真言等升于官位之僧徒也。圣道之名,自圣净二门之别而来。...(杂语)译曰无二平等。可洪音义十五曰:梵云乌回鸠罗,此云无二平等。萨婆多律云:乌回名二,鸠罗名平等。其心无二...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。以契经说三界唯心。心意识了名之差别。此中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(出六根聚经中)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: 一时,婆伽婆一切智人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以神通...1.有一位花贩告诉我,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,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,他的结论是:人也一样,愈朴素单纯...
1988年,霍金教授推出惊世之著《时间简史:从大爆炸到黑洞》,该书从研究黑洞出发,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,解答了...问: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? 正如法师答: 阿弥陀佛,这是古印度的梵语,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无量光佛、无量...【提要】: 家庭是道场,生活作佛串。慈悲感恩和为贵,忍辱包容是妙方。身体是寺院,心灵是佛像,两耳钟鼓齐鸣,呼...
那是民国九年的时候,有一则真实的传奇性的故事:有一山居人家,刚好办完喜事的第六天,全家人正在祭祀祖先之际,忽...今天有个小道友,劳动的,她突然间看到我,看看左右没有人,她才问我几句话,不然她不敢问。 她看没有人了,她问我...
忆念三宝的修行非常重要。我们时刻忆念什么,心就会和什么相应。 每天忆念财富,心就和财富相应,从而寻找并践行一...
打坐时如果有任何善恶境界现前,都不要执着。告诉自己,这是识心幻现,要坚住正念。即使是好的境界现前,也不要理它...
无始生死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无始空 | 下篇:生死无始无终 |
(地名)Kauśāmbi,巴Kosambi,国名。...
士圭
三律仪
缁衣
自恣五人僧法
僧祇部
七篇
设都嚧
本有
无明酒
圣道众
乌回鸠罗
【大藏经】唯识二十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【大藏经】占察善恶业报经
读花识人生

一切物质现象,都与心性有密切相关
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「阿弥陀佛」
家庭也是道场

一位善良新娘的真实故事
梦参老和尚:想修禅,怎么入定?

灵山只在汝心头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