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rūpaj ?ūnyatā 或 yad rūpaj sā ?ūnyatā。出自玄奘所译般若心经。为“空即是色”之对句。色,广义言之,乃物质之总称。谓一切现象皆为空幻,无有实体。小乘以人为五蕴之假和合,无独立自存之实体,故说“人无我”;大乘不但认为人无我,且以为五蕴自身亦虚假不实,而说“法无我”。所谓五蕴皆空,意谓不论物质现象(相当于色)或精神现象(受、想、行、识)均属因缘所生法,无固定不变之自性;若以其为实有自性,则是虚妄分别,故色之本质为空。[梵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、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五实际品、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、维摩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、大智度论卷九十、中论卷二观行品、般若心经疏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、华严注法界观门](参阅“空即是色”3478) p254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职位)法华会最胜会等讲经义之人也。每讲会选其人。...【常居树下】 p1012 瑜伽二十五卷二十页云:云何名为常居树下?谓常期愿、住于树下,依止树根。如是名为常居树下。...(名数)显人身之无实以十喻:一是身如聚沫,二是身如泡,三是身如焰,四是身如芭蕉,五是身如幻,六是身如梦,七是...(职位)又云典客,典宾。禅林司宾客之接待者。...密教十八契印之一。即两手捧阏伽器,观想洗浴圣众之足。真言为“曩莫三满多没驮南誐誐曩娑莽娑莽娑嚩诃”,意即“归...(名数)无尽意菩萨,说八十种无尽之法门。见无尽意菩萨经。...【法身等有异无异】 p0765 摄论三卷十六页云:诸佛法身,当言有异?当言无异?依止、意乐、业、无别故;当言无...【一刹那】 指极短的时间。刹那,意译须臾、念顷,即一个心念起动之间,与发意顷同义。意为瞬间,为表时间之最小单...略称修罗道。为六道之一。多由瞋、慢、疑等三因而受生,乃常怀瞋心而好战斗之大力神之生所。此外,又指阿修罗之世界...又作女宝、玉女、玉女宝。转轮圣王七宝之一。转轮圣王乃成就七宝,具足四德,统一须弥四洲,而以正法治世者。七宝中...(人名)尼犍为苦行外道之通名,译曰离系,萨遮是其名,译言,有,或谛,大有离系外道之子也。此人归佛悟大道,为郁...礼佛大忏悔文...尊者大目揵连,从佛在耆闍崛山中,游行恒水边,见诸饿鬼甚多,受罪不同。见尊者目连,皆起敬心,来问因缘。 一鬼问言...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...
去余家十余里,有瞽者姓卫。戊午除夕,遍诣常呼弹唱家辞岁。各与以食物,自负以归,半途失足堕枯井中。既在旷野僻径...文道是个云水僧,因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,故爬山涉水不远千里的来到禅师居住的洞窟前,说道: 末学文道,素仰禅师的...
复次是利,约命终时,心不颠倒而言。盖秽土自力修行,生死关头,最难得力。无论顽修狂慧,懡 无功,即悟门深远,操...问: 有的人没有请法师作证明,在佛像前自行归依,而且自行做法名,这是正确或错误。这能算归依好吗。 答: 这是错...
原文: 人之入道,各有因缘。近来甘肃一弟子,名郑哲侯,年六十四岁。六十以前,见佛将若浼焉,而远避之不暇。 六十...
我们要想出苦,不是空间处所的改变,苦在心上,得在心上出离。心上迷惑了,贪著、攀缘、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,在这一...
佛经上讲,孝养众生,孝亲是为自己培植福报最快的方法。经说,孝养父母,尊敬师长,在他家族中,在他的命运中,会得...
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中,没有距离。 观世音大士证得耳根圆通,由此身心微妙周遍法界,一身即是无量身。 问:观世音...
色即是空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色衣 | 下篇:色究竟天 |
戒本疏·四波罗夷法:“问:‘盗天杀天,同得兰者;盗畜杀畜,如何轻重?’答:‘畜保命重,于财轻故。’”行宗记释...
讲师
常居树下
维摩经十喻
知客
献阏伽香水印
八十无尽
法身等有异无异
一刹那
阿修罗道
宝女
大萨遮尼犍子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饿鬼报应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

【推荐】一念孝心得救
无道心

临终之时,阿弥陀佛抢先把我们带走
没有法师作证明,在佛像前自行归依可以吗

每个人进入佛门都各有因缘

苦在心上,得在心上出离

孝养父母的果报是怎样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