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朝钱塘(浙江杭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曾批判顾欢之“夷夏论”,而著作“难顾道士夷夏论”一文,文中对顾欢重视道教、欲置道教于佛教之上等问题,予以批判问难。(参阅“夷夏论”2338) p2463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指十八界中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之六识与六根中之意根、六境中之法界等。其中,前七者称为七心界。以上八法皆为无...【名寻思观】 为唯识宗修行,第二加行位所修的四种观法之一。名者一切事物的名称,在事物名称上去推求观察,则知所...(术语)佛菩萨以慈悲心视众生之眼也。...(术语)谓藏教之菩萨虽伏见思之惑,然修行三祇之因,惑未断尽也。以断此三界之惑,即不能再生于三界,化益众生也。...为大乘起信论所说三种发心之一。谓于菩萨修行阶位中之十行位乃至十回向之位,解理行道者之发菩提心。盖菩萨入住位之...(名数)大日经具缘真言品,初明具缘,后明真言。具缘中有众多之支分,总略为十:一阿阇梨支分,二择地支分,三择时...【不律仪者】 p0326 瑜伽五十三卷一页云:复次若有生不律仪家,有所了别,自发期心:谓我当以此活命事而自活命。又...(杂语)象器笺七谓:副寺亦曰柜头。...比喻十六知见、六十二见等诸种邪见,犹如网罗,束缚吾人之身。八十华严卷三十七(大一○·一九三下):“所谓业为田...【非苦行】 p0712 瑜伽八十一卷七页云:非苦行者:谓不弃舍如法所得所有安乐。远离二边;所谓受用欲乐行边,及...(人名)Śuddhipanthaka又作Kṣudrapanthaka,比丘名。嘉祥法华义疏九曰:周陀者,翻为不乐,又云小路。法华玄赞八...现在贤劫千佛名经(亦名「集诸佛大功德山」)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:「世尊!今此众中,颇有菩萨摩诃萨,得是三昧,亦得...地藏十轮经...雨宝陀罗尼...
贫穷布施难,这里特别谈到贫穷的人对于僧人的布施,我们更要念他们的恩。彼则竭力躬耕,这是指农民,面对土地亲身地...
一是去医院看看,知道健康的重要性。 看看哪些受病痛折磨的患者,方知人生在世,健康才是第一位重要的,失去了健康...
将佛法与日常生活结合,来验证这个心,无非是训练心的一个方法,我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多,都是在说明炼心。 炼心应...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。菩提二字,是古印度的梵语,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,即是成佛的意思,菩提心即是...楞严咒是所有咒的咒王,作为咒中之王的楞严咒,修学诵持之后,无量功德。楞严咒译做一切事究竟坚固。能得到一切美好...《禅秘要法经》: 千五百岁后,若有比丘、比丘尼,优婆塞、优婆夷,赞叹、宣说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观者,多有众生,...问: 回向是随时随地,早中晚都回向,还是统一到晚上一起回向? 宏海法师答: 这是第一个问题,那我回应一下,就是...
【若杂乱垢心。虽复称诵我之名字。而不名为闻。以不能生决定信解。但获世间善报。不得广大深妙利益。】 若杂乱垢心...
朱昭之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朱士行汉录 | 下篇:朱伞 |
(术语)三藐三菩提,新译为正等正觉。法华玄赞二曰:三云正,藐云等,又三云正,菩提云觉。...
八无碍
名寻思观
慈眼
伏惑行因
解行发心
具支灌顶十支
不律仪者
柜头
见网
非苦行
周陀
【大藏经】现在贤劫千佛名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雨宝陀罗尼

感念施主恩德

人生必看的「四个地方」

一门深入,不要贪大贪多
菩提心
诵持楞严咒就是赚黄金
佛陀关于末法时代邪欲盛行的开示
回向是随时随地回向还是统一回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