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利语 savitakka-savicāra。与寻、伺二心所相应之意。据俱舍论卷二载,十八界之法中,就寻、伺二法相应之有无,可分为四品,即:有寻有伺、无寻无伺、无寻唯伺、无伺唯寻。其中,眼等前五识,以行相粗外门转,故与寻、伺恒常相应,是为有寻有伺。五根、五境之十色界,非相应法,故常不与寻、伺相应,是为无寻无伺。意界、意识界、法界等三界,通于有寻有伺、无寻唯伺、无寻无伺之三品。亦即在欲界及初静虑中,意界、意识界及法界等三界,除寻、伺二法外,其余之相应法常与寻、伺相应,故为有寻有伺。而在初静虑及第二静虑中间,此等之法唯与伺相应,故为无寻唯伺。第二静虑以上乃至有顶地,此等之法不与寻、伺相应,故为无寻无伺。由此可知,欲界及初静虑称为有寻有伺地,初静虑及第二静虑中间称为无寻唯伺地,第二静虑以上称为无寻无伺地。
此外,法界中之非相应法及静虑中间之伺法,皆为无寻无伺。又寻法唯与伺法相应,故一切时中,皆为无寻唯伺。而在欲界与初静虑中之伺法,唯与寻法相应,故为无伺唯寻。然于大毗婆沙论等经论中,尚有其他异说。[大毗婆沙论卷五十二、卷九十、卷一四五、瑜伽师地论卷四、卷五十六、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四、顺正理论卷四、俱舍论卷十、俱舍论光记卷二] p24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