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五十卷。唐代义净译。全称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(梵 Mūla-sarvāstivāda-vinaya)。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。本书系由有部所诵之律藏七篇而成。内容系叙述说一切有部之戒律,分为四波罗夷法、十三僧伽伐尸沙法、二不定法、三十泥萨祇波逸底迦法、九十波逸底迦法、四波罗底提舍尼法、众多学法、七灭诤法等八科。(参阅“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”4136) p2443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四流之一。无明能令众生漂流于生死,故名为流。...(术语)昙无谶所立二教之一。判一切之小乘教为半字教。...指小乘修道的过程,其修行的方便有七,叫做七方便。七方便者,即是三贤四善根。合五停心观、别相念处、总相念处三者...【色是我所】 p0569 大毗婆沙论八卷五页云:云何等随观色是我所?答:于余四蕴,展转随执一是我已;然后于色执...(1943~ )台湾南投人。东海大学史学研究所毕业。历任中兴、东海、文化等大学历史系讲师、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讲...(杂语)三位极微中第二位色聚之微,大小乘各异其论,小乘以分析之极为极微。至于极微,则无可分上下左右方角之部分...(杂语)众生观内心之实相知本不生之理,则自然得觉悟也。大日经疏一曰:于初发心时直观自心实相,了知本不生故,即...【烦恼心所】 六位心所的第四位,计有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六种。此又称六种根本烦恼,由此能生起随之而来的随...谓不明禅理,仅袭取禅家之常用语以资谈助者。又作口头三昧。意指行者但袭取文字语言,说禅说道,而不真实下工夫修持...(916~974)五代曹洞宗僧。晋安(福建)人,俗姓和。号冲煦。自幼即不茹荤腥,誓志出家。遂登鼓山依神晏国师剃度,...【第三地菩萨相】 p0968 瑜伽七十九卷四页云:问:已入第三地菩萨、当言何相?答:当言于内获得强盛奢摩他道。由此...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。信为道元功德母。长养一切诸善根。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。不可以不信也。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。...佛顶尊胜陀罗尼经...我闻如是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诸漏已尽,神通明达。诸众圣其名曰:尊者阿难,...
问: 为何临命终的时候所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,不可能是魔所化? 净界法师答: 蕅益大师说,临命终是一个果报相,我...
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,菩提者:即是利益众生之心,故信佛法者,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,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,努力作利...
修行要远离粗言,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,包括妄语、绮语、恶口、两舌四种口业。要远离粗言,不能去说,因为既害人又害...
过去,弗羯罗卫国有一位画师,名为羯那。羯那有个因缘来到石室国游历,便四处参访佛塔、寺院,并为一精舍作画,得了...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:恶口、两舌、妄语、绮语。 恶口是骂人的坏话,以坏话骂人的种类很多,一般社会上讲的坏话,相...
问: 怎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?念佛是念佛的什么? 大安法师答: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千经万论中都劝我们念南无阿弥陀...
在第十二品《见闻利益品》,不只地藏菩萨,就是观世音菩萨亦如是。所以观世音菩萨请求佛说地藏菩萨功德,佛就先赞扬...
《荀子》说: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,而君子为甚。故赠人以言,重于金石珠玉;观人以言,美于黼黻文章;听人以言,乐...
有部律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有部 | 下篇:有顶天 |
【八数随行】 p0078 瑜伽二卷十七页云:云何八数随行?谓诸世间数数随所行事。一、蔽覆事。二、莹饰身事。三、威仪...
无明流
半字教
七方便
色是我所
蓝吉富
极微分不分
成自然觉
烦恼心所
口头禅
慧悟
第三地菩萨相
【大藏经】龙舒增广净土文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

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

略说佛法大意

修行要「远离粗言,修习善语」

把握因缘广植福田
口业的四种

为何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

把念的地藏圣号和《地藏经》供养十方诸佛,福德不可思议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