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列于密教阿阇梨所传曼荼罗、胎藏图像中遍知院之菩萨。其形像为竖右手,而拇指、食指相捻,其余三指散立,竖左肘,手握短册形之物,半跏趺坐于莲花上。其印契为“虚心合掌”,屈二食指,捻二拇指之指头,即大慧刀印。真言为:归命怛他檗多娑么底(tathāgatasmrti,如来念)萨埵(sattva,众生、有情)系哆弊嗢檗多(heddhabhyudgata,诸利益生)伽伽那(gagana,虚空)糁忙糁么(samāsama,等无等)莎诃(svāhā,成就);即“如来念念利益有情,等同虚空,更为虚空所不及”之义。[大日经卷四密印品、大日经疏卷十三] p2352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心一趣】 p0349 瑜伽三十三卷十页云:又彼卽于无寻无伺三摩地中串修习故;超过寻伺有间缺位,能正获得无间缺位。...指贪欲、瞋恚、愚痴(又称贪瞋痴、淫怒痴、欲瞋无明)三种烦恼。又作三火、三垢。一切烦恼本通称为毒,然此三种烦恼...【遍处】 p1122 瑜伽十二卷七页云:复次由诸遍处、于胜解事,生遍胜解;故名遍处。言无二者,谓诸贤圣、无我我所、...亦名:结净地缘起、净地缘起、结摄食界缘起 资持记·释四药篇:“药法中云,时有吐下比丘,使舍卫城人煮粥,时有因...(杂语)薄迦梵即世尊之地位也。...(术语)Rakṣa,译曰拥护。见大日经疏九。...(地名)(Avaṇḍa)西印度之境。多小乘僧徒。见西域记十一。...(杂语)同一之境由见之者不同而生差违也。又名一水四见。唐译摄大乘论释第四,有谓于饿鬼自业变异,增上力故,所见...【所结事】 p0737 瑜伽八十四卷十二页云:诸结所缘,名所结事。所以者何?由爱恚等,各于所缘,随相差别而和合...梵名 ?ubhavyūha-rāja。又作严净王。据法华经卷七庄严王本事品载,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前有佛,名云雷音...(地名)祇陀太子供养树林之园庭。即祇洹精舍所在之处。...根据《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》(印光法师鉴定)整理并注音。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。特此说明。...闻如是:一时,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我今当说圣八关斋。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我今当...(龙藏本)...
我们南普陀学院,有个沙弥刚出家时,我告诉他:沙弥十戒中的最后一条不持生像金银宝物戒,你能不能持?不能持就方便...
我们经常说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地狱五条根。我们人生里,在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方面就是不捨。特别是世间的人对于财...
佛陀是什么因缘,一定要我们先布施、然后再持戒、然后再忍辱、然后再智慧等等?就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的前后次第呢?...
问: 《净土圣贤录》中的许多事例,愚夫愚妇等念佛,并没有做利他之事,为啥也能临终往生净土? 宏海法师答: 这个...
成就一个安全稳定的功德,这个事情也是非常重要。我们看修行有二种人:一种是初学者,一种是老参。初学者,他才不管...
目犍连尊者的神通,在佛陀的弟子中没有人能和他相比,他就以为凡事运用神通是没有不成的。 有一次,佛陀的祖国迦毘...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,每当有人请求出家,或受戒之前,一定要先问:你是人吗?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是,才有资格出家或受...
父母生养了我们,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长大成人,虽然每位父母都不是那么完美,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,但这些问题,不...
如来念处菩萨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如来使者 | 下篇:如来所说清净调伏经 |
(1634~1666)明末清初黄檗宗僧。兴化(福建)吉阳人,俗姓林。字弢玄,号晓堂。能诗书。二十六岁出家,参侍慧门如...
心一趣
三毒
遍处
摄食界缘起
薄迦地
罗乞叉
阿[央/車]荼国
一境四心
所结事
妙庄严王
祇树园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暮时课诵--单日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关斋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四十二章经

戒体有防非止恶的力量

财色招苦,拥有知足的心最重要

为何要先修布施才能够持戒

愚夫愚妇没做利他之事,为何也能往生

这样忏悔三次,因缘就会改变

就算有神通,也敌不过业力
你是人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