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202~1257)宋末元初临济宗僧。山西宁远(五寨)人,俗姓宋。字海云。七岁受读儒书,过目成诵,每发妙解。崇庆元年(1212)十一岁时,参谒中观沼而随其出家,并受具足戒。后遵中观之遗命北去燕京(北京),途中遇雨甚寒,于击石取火时,突见明光迸发而大悟,道:“今始知眉横鼻竖。”遂往谒北京大庆寿寺之中和璋求证,未久,得其印可,并嗣其法。由此声誉大彰,历住仁智、兴国、永庆、大庆寿等寺,宣说佛法。元太宗九年(1237),赐号“光天镇国大士”。其后,宪宗闻之,迎请至上都,叩问法要。时,尚未即位之世祖亦事以师礼,并以天下事请教之。宪宗七年示寂,世寿五十六。谥“佛日圆明大师”。[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一、五灯会元续略卷四、五灯全书卷五十六、雪楼集卷六] p223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佛灭后众弟子在王舍城灵鹫山七叶窟内外结集经典,在窟内结集的,名上座部,在窟外结集的,名大众部。...即最极微细之无明。就生起之次第而言,称为无始无明、根本无明、元品无明等;就伏断之次第而言,则称为最后品无明。...(一)唐代僧。生卒年不详。居于京兆华严寺。为洞山良价之法嗣。因后唐庄宗之召请,而大振曹洞宗。敕谥“宝智大师”。...(物名)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右一手所持之物。其手名为胡瓶手,亦名宝瓶手。...(经名)胜论六句义中之说大有句义者。仁王经上曰:一切众生烦恼不出三界藏,一切众生果报二十二根不出三界,诸佛应...据辩意长者子问经载,众生能行此五事,则得生于天上。五事指:(一)慈心,谓人不杀众生,爱惜物命,令众得安。(二)贤...佛与祖师。然禅宗以佛即祖师,祖师即古佛,两者并无差别;一般多用于指大悟彻底、达佛分际之祖师,如碧岩录第二十五...据南本涅槃经卷九载,如来为救度众生,随机而演说种种法要,能破一切众生之无明,令其皆能远离贪、瞋、痴等烦恼,而...戒本疏·十三僧残法:“(僧残)第十二,污家摈谤违僧谏戒。……初明制意有六:初、听依聚者有二种利。(一、)比丘...【极七返】 p1197 显扬三卷十一页云:一、极七返。谓卽预流果、由善修圣道故;或于天上,或于人间,或天上人间,受...(术语)多求而无厌足为贪,贪心固着而不离云着。法华经序品曰:贪著于名利,求名利无厌。宝积经七十八坚牢比丘壁上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,前后围遶。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,偏袒右肩,右...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...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,三昧正受,一切如来光严住持,是诸众生清净觉地;身心寂灭平等本际,圆满...
看了(祭奠亡人)这一幕情景,我们净土行人就得要想到死亡是人生最大的事情了,面对着十里山坟就能觉悟到,无论在世...
这个不迷不取不动,我们一再强调,关键在不迷。其实,这不迷不取不动也不是佛教专有的。我们看看孔夫子的一生,你也...《四十二章经》云:爱欲之人,犹如执炬,逆风而行,必有烧火之患。人从爱欲生忧,从忧生怖。若离于爱,何忧何怖。 ...
我们再看看什么叫涅槃,涅槃,梵语,此云寂灭、无生。谓由断除烦恼,尽除生死,所显清净无染、不生不灭之境界,于中...
婚前同居通常是指男女在恋爱过程中,未经结婚登记,而共同居住在一起的情况。婚前同居得不到法律上的承认,有很大的...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,因机施教,广立行门,综计有八万四千法门。门门皆可入道,譬如千径九逵,皆达王城,楞严所谓...
(1)优婆塞: 汉译为清信士、近事男、近善男等,即是亲近三宝的在家男子。 (2)优婆夷: 汉译为清信女、近事女、...也许我们每个人,都会犯同样的毛病,就是别人 对我们有十个好,有一个不好,前面的十个好就被我们全部抹杀。 我们就...
印简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印经院 | 下篇:印坏文成 |
子题:尼有八波罗夷 行事钞·篇聚名报篇:“四分中, 尼有八波罗夷 。前四同于大僧,后四如别所说。”资持记释云:...
大众部
最后品无明
休静
胡瓶
大有经
五事生天上
佛祖
十一种月喻
污家摈谤违谏戒制意
极七返
贪着
【大藏经】右绕佛塔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600卷)
【大藏经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
十里山坟,就是阎王的催命信

放弃就会丧失积功累德的机会
在爱情中成长

什么叫涅槃?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?

【推荐】婚前同居的危害
圆瑛法师:在生活中修行,念佛最为稳当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