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石霜庆诸禅师(807~888)之法嗣九峰道虔,以石霜生前开示学人时所常说之七语句来勘验首座,并认为此七句乃学人应备之修行态度;此七语句中,每语句之末字均为“去”字,故统称为七去。即:(一)休去,谓停止一切之动作行为。(二)歇去,谓泯绝身与心、能与所等一切之对立分别见解。(三)冷湫湫地去,谓熄却一切迷悟凡圣之热恼,而达于清凉之境地。(四)一念万年去,谓持守一念而如如不动。(五)寒灰枯木去,谓不存丝毫之情识分别。(六)古庙香炉去,谓去除执着,一如散尽古庙之香灰。(七)一条白练去,谓于领悟佛法之过程中,无论对正位(代表真如之空界)、偏位(代表现象之色界),皆能分明了然,而无任何疑滞尘垢,犹如一匹纯净无染之白绢。[虚堂集第三十八则、铁文树和尚百则评颂] p2142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不动行】 p0319 法蕴足论十卷五页云:云何不动行?谓四无色定诸有漏善,是名不动行。...指十种因果法则。佛家示二世之果报有十句,各句均以“来”字作结,故称“十来”。即:端正者忍辱中来,贫穷者悭贪中...资持记释云:“十不善道违理之业,体本是恶,三藏齐禁。然毗尼中但制七支,更增篇聚,故通二教。坏生掘地等,本非不...(杂语)三密观观阿字为月轮,是阿字本不生之法有理智,智之本不生为现觉诸法本体不生之智,以此义故,智月之种子用...(术语)佛教圣典之总名。或曰大藏经。省曰藏经。隋书开皇元年,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,并官写一切经,置于寺内。而又...【沉相】 p0708 如应远离相中说。 二解 如四种应远离相中说。...名闻利养,易生贪染,染着既生,难得自在,故称为缚。[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四之二] p2810...(菩萨)又作执金刚。标帜金刚部菩萨不坏之智力而执持独钴三钴五钴等金刚杵者。大日经疏一曰:梵云伐折罗陀罗,此伐...(术语)谓佛舍利之三种:如骨为白舍利,发为黑舍利,肉为赤舍利是也。...亦名:十戒境量 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明十戒。众生同上(八戒)。非情得六,则有十也。以毒通历,可以准知。此律...随说因、观待因、牵引因、生起因、摄受因、引发因、定异因、同事因、相违因、不相违因。...君不见。绝学无为閒道人。不除妄想不求真。 无明实性即佛性。幻化空身即法身。法身觉了无一物。 本源自性天真佛。五...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: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阿罗汉也生死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灯是佛教中的六种供养具之一。灯在佛教中代表智慧,因此,很多寺院每逢文殊菩萨圣诞日,都会举行盛大的供灯法会,以...
这部《无量寿经》是由诸佛如来所特别加持护念的。首先说,说出这部无量寿经的时候,当时十方诸佛都伸出广长舌相,来...吃亏是福是郑板桥流传下来的一句至理名言,经过漫长时间的洗涤和锤炼,走到现在这个浮躁喧嚣、争端不断的时代,仍然...
第二个就是调伏我们的颠倒妄想。我们第六意识有很多的妄想,但是有些妄想是不障碍你往生的,叫作表层妄想。表层妄想...
至心精进乃世间事业与出世间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。《观经》圆发三心首提即是至心,亦是此义。 慧远大师在东林寺30年...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海滩上相遇了,富人问穷人:你在这儿干什么? 穷人高兴地答道:晒太阳! 这么穷,还晒太阳,怪...
作为肉类的替代品,仿荤实物似乎是素食餐厅的必备。仿荤味道很好,也不真是肉,为什么要拒绝呢?今天我们从常见的五...
为了健康长寿,疗病养生,近年来,人们不断从医药与饮食上研究,证实肉食对人体健康确是害多利少,而五谷、杂粮、蔬...
石霜七去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石霜 | 下篇:石霜山 |
谓道行崇高,功被山门者。又称中兴祖。[禅林象器笺卷三灵像门] p5515...
不动行
十来偈
性通化制遮局制教
阿字为月轮种子
一切经
沉相
利养缚
持金刚
三种舍利
沙弥十戒境量
十因
【大藏经】永嘉证道歌
【大藏经】阿閦佛国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供灯的四种清净功德

苦难众生最后的机会
吃亏是一种智慧

颠倒妄想不除,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

至心精进乃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
穷人也会过得很快乐吗

仿荤素食不是肉,为什么也要少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