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十种因果法则。佛家示二世之果报有十句,各句均以“来”字作结,故称“十来”。即:端正者忍辱中来,贫穷者悭贪中来,高位者礼拜中来,下贱者憍慢中来,喑哑者诽谤中来,盲聋者不信中来,长寿者慈悲中来,短命者杀生中来,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,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。[反故集] p442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凡三卷。又作宗觉禅师语录、兀庵宁和尚语录、兀庵和尚语录、兀庵录。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三册。净韶等编,南宋度宗咸淳...禅宗的根本眼目,最切要之义有八句,即正法眼藏、涅槃妙心、实相无相、微妙法门、不立文字、教外别传、直指人心、见...(流派)六苦行外道之一。赴火而死,以此苦行为得果之因者。...(饮食)一酪,二蜜,三酥。见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。【又】希麟续音义曰:一字顶轮王经云:三甜谓苏乳酪也,即西域所...【熏习】 我人身、口所表现的善恶行为,或意识所生起的善恶思想,其‘气分’留于阿赖耶识中,如香之熏衣,即谓之熏...(术语)Āraṇya,阿练若之略。又曰阿兰若。...(术语)梵网经所说十戒之一。谓于佛法僧常当恭敬尊重,不可谤毁也。...【无求染业】 p1066 世亲释五卷二十一页云:无求染业者:卽是非假怜愍故。于亲非亲,平等心故。永作善友,乃至涅槃...谓修法界观,得法界定,透彻一真法界的玄理。...(术语)言如来之身,相等于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之量也。经举十三个量等身。华严经曰:佛子!如来应正等觉,成正觉时。...【受想行识取蕴】 p0731 品类足论二卷十五页云:受想行识取蕴云何?谓若诸受想行识,有漏有取;于此诸受想行识...维摩诘所说经...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...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,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,弥勒菩萨摩诃...
禅宗公案中有一则牛过窗棂的著名典故。五祖法演禅师说:如水牯牛过窗棂,头角四蹄全过,不知何故尾巴过不得。这就是...证悟无我之义的人即是最殊胜的智者。 最殊胜的持戒即是心相续调柔; 最殊胜的功德即是具有饶益之心; 最殊胜的教言...
众生在迷,贪著、攀缘、妄想执著世间、出世间的一切事物,在这一切虚妄之相上起纷争,即引起自己心上的纷争与众生之...
我的一个朋友,这么多年来,一直生活在愤怒、沮丧、仇恨和痛苦之中。其实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。朋友和他的同学一起大...
佛教认为,一个人之所以会遇到各种烦恼和痛苦,是因为人都有贪、嗔、痴三毒之心。在三者之中,贪心居于首位。一个人...过去,有一长者专门将牛乳熬煮成香醇味美的酥油出售,瓶瓶的酥油皆贮放于阁楼之中。有一回,长者取完酥油后,未将瓶...
【经文】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,下品上生者,或有众生,作众恶业。虽不诽谤方等经典,如此愚人,多造恶法,无有惭愧。...有位居士来见我,因为他觉得老板给他太多工作,对他不公平,于是感到很生气,不想去上班。 我告诉他:「世界上没有...
十来偈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十事非法 | 下篇:十卷章 |
Luzutanjing 中国佛教禅宗典籍。亦称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》,简称《坛经》。禅宗六祖惠能说,弟子法海集录。《释...
兀庵普宁禅师语录
八句义
赴火外道
三甜
熏习
练若
不谤三宝戒
无求染业
法界三昧
量等身
受想行识取蕴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维摩诘所说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妙法莲华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

牛过窗棂,为何尾巴过不得
最殊胜的法

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是怎么来的

原谅别人等于解脱自己

贪欲之心永远也装不满
放逸的祸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