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作四不坏信。谓归依佛、法、僧、戒四者,即具有根力,信心坚固。 p1758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子题:避非人法、驱诸畜法、拾虱法、咒蛇法、窗向、笼疏、棂子 行事钞·诸杂要行篇:“避恶畜生法。(一、 避非人法...【分别】 p0384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:云何分别?谓想蕴。 二解 瑜伽七十二卷五页云:何等为分别?谓三界行中所有心...指常施别食于僧中之施主。百一羯磨卷一(大二四·四五八中)之夹注:“梵云泥得,译为常施。有别施主施僧钱物作无尽...【欲】 p0982 瑜伽三卷七页云:欲云何?谓于可乐事,随彼彼行,欲有所作性。又云:欲作何业?谓发勤为业。 二解 瑜...(术语)谓识别他心佛之意业之用也。三轮之一。义林章六末(三轮章)曰:三轮别名者,杂集第一说,一神变轮,二记心...(喻)戒律洁白,可以庄严人身,就好像晶莹可爱的宝珠。...【难行慧】 p1444 瑜伽四十三卷六页云:云何菩萨难行慧?当知此慧、略有三种。若诸菩萨、能知甚深法无我智;是名第...(地名)四大名山之一。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:五台山在五台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三十里。水经注,山五峦...【无寻无伺】 p1065 瑜伽三十三卷十页云:无寻无伺者:一切寻伺、悉皆断故。 二解 法蕴足论六卷三页云:无寻无伺者...等分行补特伽罗者,谓住自性位烦恼,远离猛劣住平等位诸烦恼故,随境界势力烦恼现行故。...法相宗所谓八识中,第六意识有明了、定中、独散、梦中意识等四种之别,其中之定中意识、独散意识、梦中意识,因不与...维摩诘所说经...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...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,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,弥勒菩萨摩诃...
原文: 念佛须善发心者,心为修持之主。心若与四宏誓愿合,则念一句佛,行一善事,功德无量无边。况身口意三业,恒...
在诸佛派侍者问讯世尊的时候,佛的表现是什么?含笑。问的时候没有答复,就含笑;含笑当中放了这么多光明,光明就是...
念佛的人,心要注意到平。所谓心平,就是心清净,心清净,就是心无所住,乐的时候,心要平,不忘念佛,苦的时候,心...
地藏菩萨能令我们的善根不坏。如果我们现在已经种下种子,有了善根;或者来生的善根不坏,又能遇到地藏菩萨、念地藏...
【有罪不忏,有过不除,内浊外清,始勤终怠。虽有好心,多为名利之所夹杂;虽有善法,复为罪业之所染污。如是发心,...有这样一个实验:往一个玻璃杯中放进一只跳蚤,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,嗡的一声,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。跳蚤十...问: 请问师父,那种安住跟平常生活怎么协调?我们安住力量跟福报有没有关系? 净界法师答: 欸,不是。该工作还工...问: 如何发三心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? 大安法师答: 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先决前提,圆发三心即得往生。首先是...
四坚信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四坚 | 下篇:四执 |
(名数)大乘义章十九曰:如来之三业,纯净离过,不须防护,名为三不护。诸罗汉之三业虽净而常须防护,方能离过,如...
避恶众生法
分别
泥得
欲
记心轮
戒珠
难行慧
五台山
无寻无伺
等分行补特伽罗
独头意识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维摩诘所说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妙法莲华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

念佛须善发心者,心为修持之主

每个人都有光,只是大小不一样

苦乐勿忘念佛

心很散乱,念圣号是最好的方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