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菩萨乘有四事胜于声闻、缘觉二乘。据菩萨地持经卷一种性品载,即:(一)根胜,菩萨根性聪利,胜于一切声闻、缘觉。(二)道胜,菩萨以慈悲心修行六度,既能自度,复能度脱一切众生,胜于声闻、缘觉之仅能自度。(三)巧便胜,菩萨善巧方便,能了知一切诸法,胜于声闻、缘觉之仅能了知五阴等法。(四)果胜,菩萨于“因位”修行圆满具足,即证得佛果菩提,胜于声闻、缘觉所证之果。 p1702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凡为他人布施供养以追福者,若能精勤护净及奉献佛僧,他人可得一分功德,七分功德自受,合为八分功德。其来源不明,...亦名:坐秉羯磨唯除一人、坐秉羯磨唯除二人 子题:威仪师立秉单白、开立说戒、坐和立秉、转轮高座说戒 行事钞·足数...乃斥责空谈心性者之语,谓其由生佛一如之见而生高慢心,以己为贵。就理言之,虽生佛一如,然迷悟因果悬隔,若心生起...【寂静障】 p1017 瑜伽二十五卷十二页云:云何寂静障?谓寂静者、卽奢摩他、毗钵舍那。有奢摩他障,有毗钵舍那障。...(杂语)译曰鸡声。玄应音义二曰:呾呾罗,是鸡声也。慧琳音义二十六曰:呾呾罗,由声得名。...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所参五十三善知识中第二海云比丘(梵 Sāgara-megha)之住处。因此国近邻南海,城门向海,故...【嗢呾啰】 西域记云:唐言上。...即经典之标题。又作首题。一般而言,梵文佛典不论经、律、论,皆于卷首置归敬序,其次为本文,至末尾始揭示标题。西...(名数)一、舍善根之阐提。此先天的,本来之阐提也。二、方便阐提。菩萨为化度众生,以方便假为阐提也。...【善调伏】 p1139 瑜伽九十三卷九页云:具证智故;名善调伏。...又作无色爱住地。指无色界之思惑。为五住地惑之一。无色界之烦恼中,除无明、见外,舍离色贪而爱着己身之烦恼,称为...雨宝陀罗尼...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,身体有金色,项有日光,飞在殿前,意中欣然,甚悦之。明日问群臣:「此为何神也?」 有通人...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...印光祖师常劝导人,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,那就要先好好的念佛。你把佛念好了,将来就会有能力当法师。你若没有修持福...
善知识这三个字,闻名为知,见面为识。善是好的意思,恶的反面。但自古至今,僧团内往往是龙蛇混杂,圣凡交差,所以...成功一定有方法,失败一定有原因。那就请看看以下五点,哪一点和自己有关?人不成功有五个原因: 一、恐惧。 一位心...
佛陀建立僧团的目的,也就是续佛慧命,领众修行,传承佛法,令正法久住。所以,僧团应该要自觉地承担这份应尽的本分...
无始时来界,一切法等依,由此有诸趣,及涅槃证得。 这以下无著菩萨就根据薄伽梵,这薄伽梵就是世尊,世尊在《阿毗...在近现代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,有一部分人以为佛教是迷信的,信仰佛教的人们也是被迷住了等等,产生了诸多不客观公正...
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。我们就会面临佛在大小乘经典所说的,一代时教,八万四千法门。每一个法门,都有它的幽深之处,...《心经》中所说的「照见五蕴皆空」,是化解、对治「五蕴炽盛」苦最好的方法。可是有人却认为,就是因为有喜怒哀乐、...
四事胜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四事法门 | 下篇:四依 |
(书名)三十卷,宋释赞宁撰。唐释道宣作高僧传,所载至贞观而止。宋太平兴国七年敕赞宁续之。故所载自唐高宗时为始...
七分全得
羯磨皆须坐秉
贵己等佛
寂静障
怛怛罗
海门国
嗢呾啰
经题
二种阐提
善调伏
有爱住地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雨宝陀罗尼
【大藏经】佛说四十二章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慈悲道场忏法
妙莲法师:想当法师先念佛

如何明辨善知识
人不成功有五个原因

把自己料理好了,才能够有悲心去度众生

为什么想要修行的时候业障就来了
信佛是不是迷信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