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一卷。东汉安世高译。又作出家因缘经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。本经旨在说明毁犯五戒之罪报,即:(一)杀生,若犯此罪,则有恒常痛苦、怨怨不息、思虑多恶、见者怖惧等十恶报。(二)偷盗,若犯此罪,则有恒为众疑、亲友恶逆等十恶报。(三)邪淫,若犯此罪,则有室家不和、危败躯身等十恶报。(四)妄语,若犯此罪,则有为人轻毁不起恭肃、虽言有实人不奉用等十恶报。(五)饮酒,若犯此罪,则有散尽财贿、恶名遐迩等三十五恶报。 p1560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名数)二十五方便中之五。持戒清净,衣食具足,闲居静处,止诸缘务,近善知识也。【又】五种增上缘之略。...又作知位次、善知位次、识次位、善识次位、明次位。为天台宗所立十乘观法之第八。谓观行者了知自己之位次而有所策进...亦名:等佛衣量戒制缘、与佛等量作衣戒制缘、佛衣等量戒制缘 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(波逸提)等佛衣量戒九十。多...【五顺下分结】 p0269 杂集论十三卷八页云:问:若已永断一切见道所断烦恼,及已永断欲界修道所断一切烦恼,得不还...(譬喻)天台所谓妙法莲华经莲华含三种喻意中之第三意也。凡莲华瓣落,则莲实成。以喻三乘之方便废,则一乘之真实成...唐代僧。籍贯、世寿均不详。资性明敏,师事玄奘三藏于慈恩寺,精苦恪勤,闻少证多,玄奘默许之。人称大乘光。自贞观...五法界: 一、有为法界 是即事法界也。 二、无为法界 是即理法界也。 三、亦有为亦无为法界 是即事...指真理之圆满与绝对。又作一圆相。于禅宗,描画一圆形图以象征真如、法性、实相,或众生本具之佛性等。禅僧每以拂子...梵语 adhigama 或 abhisajbodha,巴利语同。又作现证。为证悟体得之意。即由修道而证悟真理,并体达果位、智慧、解...泛指佛教之经典。以佛教经典多从梵土(印度)传来我国,故称梵典。又以梵文书写之书籍,亦称梵典。(参阅“梵本”4...【舌识自性】 p0633 瑜伽一卷八页云:云何舌识自性?谓依舌,了别味。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
世间狂逸之甚,莫过于贪欲,因此应当勤断贪欲烦恼。 《大庄严论经》中马鸣菩萨提到,过去我曾经听闻,世尊行菩萨道...
四念处颂(并叙) 佛垂涅槃,嘱诸比丘,依四念处住,如佛无异。今时丁末法,正念者少,顾此法门,何人修学?岂惟不...
在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,网络是宣传佛法的一个特殊途径。诚然,这个特殊的途径自有它的优点,但确实也存在着很多...
【原文】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,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,则我今者深感佛恩,故应念佛;一向长劫枉受众苦,欲求脱苦,...
《摄波罗蜜多论》云:资财无常现可见,若能任运起大悲,当知布施极顺理,犹如他物寄自舍。 怎样培养无贪的善根?我...问: 回向和不回向有什么差别? 大安法师答: 回向和不回向,差别很大呀。一个人能够回向,就是修一点很少的福都会...
摩诃僧祇律云:粥有十利、饶益有情。佛住舍卫城时。难陀母作食。先饭比丘。然后自食。复作釜饭。逼上饭汁自饮。即觉...佛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,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。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盘,弟子们在火化他的...
出家缘经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 | 下篇:出息不待入 |
(术语)刬子者锄也,空解之邪禅,譬之铲子之锄物也。...
五缘
知次位
过量三衣戒制缘
五顺下分结
华落莲成
普光
五法界
圆相
证得
梵典
舌识自性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
佛誓断众生贪欲之因缘

省庵大师:四念处颂

网络学佛必须痛戒的弊病

我今恳切念佛,佛必转更念我矣

业力把东西暂时借你用
回向和不回向有什么差别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