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一卷。隋代王梵志撰。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。内容系以通俗之语句,阐示现实生活中所反映之佛教无常、因果等义理。由于说理平易,极受一般道俗所喜爱,教界亦常援引其诗文为弘法之教材。

王梵志之诗在唐宋时代十分盛行,与寒山、拾得等师之作品同受重视,苏东坡、黄庭坚等文人,亦撰文品评之。惟宋代以后其诗作渐散逸,及至近代始于敦煌陆续发掘其诗作之写本,如史坦因第五一六号、伯希和第二一二五号等。又苏联列宁格勒本第一四五六号卷尾载有,沙门法忍于大历六年(771)抄写梵志诗一一○首之语句。

现今所知王梵志之生平十分简略。据桂苑丛谈、太平广记卷八十二等载,王梵志由隋代卫州黎阳(今河南浚县)之王德祖抚养成人,因梵志幼时于林檎树树瘿中为德祖发现,故沿用德祖之姓氏、籍贯。又德祖以此幼儿出自林檎树,故取名梵天;后改称梵志,或系受佛教熏习,及时人喜以佛典名相为字号之社会风尚所影响。[白话文学史(胡适)、王梵志出生时代的新观察(潘重规)、王梵志诗校辑序(任半塘)、王梵志につぃて(入矢义高,中国文学报第三、第四期)] p15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