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人。籍贯、生卒年均不详。太宗时,印度戒日王入贡,贞观十七年(643,一说二十二年)春,王玄策奉敕出使印度,是年冬至摩揭陀国;途中,巡省佛乡,览观遗迹,并参访摩诃菩提寺,于塔西建碑;贞观二十年,携梵本经论六百余部归国。翌年,戒日王殁,国中大乱,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立,发兵拒玄策,玄策得文成公主之助,乃发吐蕃、泥婆罗兵讨伐,生擒那伏帝阿罗那顺归唐土,太宗大悦,即行献庙礼,封玄策为朝散大夫。高宗显庆二年(657)玄策再次出使印度,送佛袈裟往西国,并巡抚诸国,录其乐章、医卜、农田、种树之术,于龙朔元年(661)春,奉持佛顶、图籍等归国。其后,五天竺俱来臣服,玄策复奉命三莅其土,君臣敬之若神。撰有中天竺行记十卷、西域志六十卷、画图四十卷等。[法苑珠林卷十六、卷二十九、诸经要集卷一、释氏要览卷上、旧唐书卷一九八] p1509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人名)Mekā,牧女名。慧琳音义十二曰:弥迦,佛成道来献乳糜牧牛女名也,此无正翻也。...子题:处室、未归 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十八童女者,处室未归也。” 济缘记释云:“ 处室 谓室女, 未归 即未...(人名)Guṇarata,又作拘那罗他。真谛三藏之别名。译曰亲依。家依。起信论义记上曰:译经纪云:沙(波之误)罗末...Foshen 佛教术语。原指释迦牟尼之生身。释迦入灭后,其弟子们认为佛陀的特质不止在于觉悟,还应具备多种理想的...法界次第云:十善者,善即顺理之义,谓行此十法,皆顺理故,然有二种:一者止,二者行。 一、止 止则止息己...于欲邪行。能善思择。厌患远离。止息防护。不作不为。不行不犯。弃舍堰塞。不拒不逆。不违不越。如是名为离欲邪行。...(术语)思惑也。思惑之体,虚妄无实,故云思假。止观六曰:思假者,谓贪瞋痴慢。此名钝使,亦名正三毒。同辅行曰:...(经名)郁瘦歌逻婆罗门,说四种之奉事而立四姓之差别。佛说种种之喻。而明四姓之平等。见中阿含经。巴Eskāri。...【具分障】 p0823 辩中边论上卷十页云:具分障者:谓烦恼障,及所知障。于诸菩萨种姓法中,具为障故。...【眠心所】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。眠即睡眠,惛迷而不自在,能障智慧。《成唯识论》曰:‘眠谓睡眠,令身...(菩萨)有二体:一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,一为大日眷属中之上首,是与显教之普贤菩萨同体。在金刚界者为贤...优婆塞戒经...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,于最清净甚深法界,诸佛之境,如来所居。...天台止观有四本:一曰《圆顿止观》,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,章安记为十卷;二曰渐次止观,在瓦官寺说,弟子法慎记,本...
最近才慢慢的又体会到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里头所讲十二如来相继一劫,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,彼佛教我念佛三昧。...
我们透过这三福来看,佛法是非常圆融的,它能够把世间的善法融合进来,把大乘佛法修福的内容整合起来。如果一个念佛...问: 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,是否平时具足信愿持名,临终无论什么情况,都可以往生呢? 大安法师答: 对这个问题...
原文: 然在凡夫地,未断惑业,纵生人天,终非究竟安隐之处。倘能随分随力,持佛名号,求生西方,以期尽此报身,高...
问:世间染法,有贪瞋痴为所治;出世净法,有戒定慧为能治。则真俗互显,能所对治,行相分明,理事具足。云何但说一...
佛陀说,我们修止观的人就像热汤一样,魔王冤亲债主活在妄想当中,他就如冷坚冰。诸位你想想看,是坚冰把热汤消灭,...
然菩萨为利众生,即头目髓脑尚肯捨,况光之芜秽语言,蒙二大士提倡,俾一般初学,信仰净宗。则光亦可仗彼二大士之功...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以后,接下来要修助行四正勤。 四正勤有四个法门,使令我们不断的进步,这四个法门可以会归为二种...
王玄策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王古 | 下篇:王居正 |
(一)指显示诸法生灭变迁之生、住、异、灭等四相。又作四有为、四有为相、四本相。属心不相应行法。 (一)小乘说一切...
弥迦
十八童女
拘那罗陀
佛身(buddhakaya)
十善(二)
离欲邪行
思假
郁瘦歌逻经
具分障
眠心所
密教普贤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优婆塞戒经
【大藏经】金光明最胜王经
【大藏经】修习止观坐禅法要

【推荐】看看这个苦难的人生,都觉悟念佛回归极乐吧

净业三福,庄严人间国土,标指极乐净土
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

高登极乐,方为最上脱苦之道

离心之外,无别有法

迷乱由主,悟则必胜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