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临济宗僧。法名超揆,号轮庵,乃长洲文征明之孙。年十七,以白衣参退翁弘储于江苏灵岩寺。永历四年(1650)受菩萨戒,后剃染。历住越州(浙江)大能仁寺、成都昭觉寺、云南文殊院、吴江灵岩寺。康熙年中,朝廷召住玉泉山普陀寺,又迁澄心园古华严寺,晚年返南中,未久入寂,年寿不详。曾校阅霁仑超永编集之五灯全书。[五灯全书卷八十六] p1423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可信可保可住世间无诤】 p0525 集异门论十卷八页云:可信可保可住世间无诤者:谓由谛语,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门若婆...(术语)观人法之无我,诸法之无性,渐进而见其他之义理也。...又作是心即佛、心即是佛。无论凡夫心、佛心,其心之体与佛无异,此心即是佛。此系由华严经“心佛及众生,是三无差别...成实论卷十以恶、大恶、恶中恶为三种恶。(一)恶,如杀、盗、淫、妄等违理造作之事皆属之。(二)大恶,自作亦教人作,...(譬喻)或喻昼夜,或譬日月。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曰:昔日有人,行在旷野。逢大恶象,为象所逐,狂惧走突...【思量识】 三能变识的第二能变之名,即第七末那识。...亦名:骂戒释名 资持记·释释相篇:“有云恶口,然据律中亦通善法。今云骂者,但是辱他,通收善恶。”(事钞记卷二...又作七财、七德财、七法财。谓成就佛道之七种圣法。即信、戒、惭、愧、闻、施、慧等七者。以其所持之法能资助成佛,...【离法】 p1424 品类足论六卷十二页云:离法云何?谓欲界系善戒,色无色界系出离远离所生善定、及学无学法、幷择灭...(书名)金刚顶经开题二卷,金刚顶经略释一卷,教王经开题五卷,教王经秘释一卷,教王经义记三卷(已上弘法),金刚...【别义意趣】 p0688 摄论二卷十二页云:三、别义意趣。谓如说言:若已逢事尔所殑伽河沙等佛;于大乘法,方能解...我闻如是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诸漏已尽,神通明达。诸众圣其名曰:尊者阿难,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舍离国。食时到,入城乞食。时毘舍离城中,有一梨车,名鞞罗羡那(秦言勇军)。譬如天与诸天女共...
佛化众生,随机所感,唯众生善根深厚,方能感动佛陀诞生于世,无论昔日诸佛教化,还是未来弥勒教化,皆当机众生大福...
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,信徒多达十余亿,而其教义更有日渐普及化之趋势。可是,一般人对佛教却不太认识,即使有...一休禅师在比叡山乡下时,有一天看到一群群的信徒都朝山上走去,原来比叡山上的寺院在晒藏经。传说晒藏经的时候,如...
世间上有邪与正两种力量,若邪不胜正,为什么我们内心会生起邪念呢?因为我们的正念不足,有如房子为什么黑暗呢?因...
10年前,我曾信仰过其他宗教,同时也接触了传统文化,这些教义都是劝人为善,做个有道德的人。起初,我学的很欢喜,...第一点,修行不应该有时间性。 不要把它当工作,有上班、下班时间,法王半开玩笑说:像我就是整天在『工作』。 修行...
外道,我们看经典上,尤其是《阿含经》,其实它这个外道不是我们现在的外道了。现在外道是没什么章法,古时候印度的...
诸位我们会看到,我们以前的心态,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,它是自我意识是有所得,所以它对立的。所以我们一旦走入对立...
文果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文夹 | 下篇:文法学派 |
(杂名)Pūrvaśaila,伽蓝名。译曰东山。见西域记十。...
可信可保可住世间无诤
观察义禅
即心即佛
三种恶
白黑二鼠
思量识
行骂戒释名
七圣财
离法
注疏
别义意趣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
净土得遇之难

学佛的好处与利益
一休晒经

正念不足,内心就会生起邪念

人生起起落落,佛法让我重生
不要用修行来伤你的心

断除业力的相续,尤其净土宗更重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