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之别称。乘,运载、乘物之意,比喻为能运载众生至解脱之岸的教法、法门。佛教之教法以观照、省察、体悟众生清净本性之心观为主,以之为救度众生之究竟法门,故有此称。 p140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般若者,圆常之大觉也。一觉有三德: 一、实相般若 为般若之理体,众生本来具,离一切虚妄之相,为般若之实性...即断绝烦恼。漏,为烦恼之意。 p6566...(杂语)华藏世界本就释迦之果报而说者,其实通于诸佛,弥陀之极乐,亦即佛藏世界也。探玄记三曰:三世诸佛,严华藏...(术语)本命为当人之本命星。元辰为其人之生年。...寓托生、住、异、灭四相,由粗(灭、异、住)至细(生),以显示始觉断惑之四位。即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三所载之寄生、...众云何?谓二众烦恼,见道所断众,修道所断众,欲界见苦所断具十烦恼,如见苦所断见集灭道所断亦尔。若迷此起邪行即...梵语 paca vidyā-sthānāni。指五种学艺,为古印度之学术分类法。即:(一)声明(梵 ?abda-vidyā),语言、文典之...(杂语)依前世恶业而感之病,必不可免者。...(物名)一作铄枳底。译曰戟。希麟音义七曰:铄讫底,此云戟也。经中云手操铄讫底,即威怒王所持戟槊也。慧琳音义三...【一切语言寂静】 p0009 瑜伽九十六卷十七页云:乐言论者,广生言论染污乐欲,展转发起种种论说;名为语言。卽...(术语)心识游行所对之境而解了之也。俱舍光记一之余曰:言行解者,唯是心等作用差别。(中略)作用名行解,影像名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。与大苾刍众俱,谓过数量...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,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,开示如理缘起之义。其旨渊弘寂而无相,其用广大宽廓...
在《唯识学》上,色法有二种:一个叫业果色,一个叫定果色。 一、业果色。 比如说,你今生为什么长这个德行呢?这跟...众生成佛时有三身,称为三身佛,三身佛分别为法身佛、报身佛、及应化身佛。 法身是我们的本来面目,是本来具有的,...
往生的条件,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乱,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。 蕅益大师用天台的教理作了诠释,...
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,这个必须要知道:不要着相,要具足三轮体空的智慧去行布施,这样所得到的是无漏的福德。我们...
人家管我们,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,拿他的坏处来回光返照,不被他转走,忍下来,自己六根中会分析出事情的真相,慢慢...
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,没有现在的。你讲现在的时候,它已经变成过去了,哪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呢?所以第一个,它没有不...孔子说:君子谋道不谋食,而现在我们整个的行为就是变成了谋食。你念念谋食,但你命中没有,谋也谋不到啊;你命中没...
佛陀开悟之后,第一件事情,回到苦行林去度了五比丘。他宣说的法门,第一件事情讲到四谛法门,把生命分成了二部分:...
心乘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心香 | 下篇:心海 |
【彼分涅槃】 p0800 此亦静虑之异名。瑜伽十一卷九页云:或复名为彼分涅槃;亦得说名差别涅槃。由诸烦恼一分断...
三般若
断漏
华藏与极乐
本命元辰
寄显四相
众
五明
业病
铄讫底
一切语言寂静
行解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【大藏经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【大藏经】大乘起信论

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
三身佛

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

只有福报没有智慧,就会被福报所害

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,不被他转走

福报享尽,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
别把福报提前挥霍完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