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805~882)唐代僧。秀州嘉禾(浙江嘉兴)人,俗姓朱。字执经。自少入道,及长,精通相部律及中观论。唐开成元年(836),止於越州嘉祥寺,敷阐毗尼。后移居静林寺讲涅槃,学众逾千。会昌法难之后,住越之开元寺,宣讲律乘。中和二年六月入寂,世寿七十八。师素通儒典,善为文,尝自撰墓志,详述志业,时人称奇。[宋高僧传卷十六] p1231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谓医师针对病症施药,比喻佛菩萨等善知识应所对之根机而说法。佛陀自古被称为医者之王,若视人间种种迷惑、束缚、贪...(名数)一虚空,二无所有,三不动,四无碍,见止观三上。...即从身而示现曼荼罗诸尊。密教胎藏界之法弟子受灌顶以后,阿阇梨以 (aj,暗)字加持于弟子顶上,而流现胎藏曼荼罗...谓有一类。于空无边处天。系心悕求。彼作是念。愿我当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。因此悕求。勤修加行。超诸色想。灭有对...指显示超越相对、差别之一切绝对、平等真理之教法。即在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之上,能直见圣道者。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载...【频婆】 此云相思果,色丹且润。...(经名)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。一卷,宋法贤译。佛在菩提道场时,因金刚手菩萨之请而说延寿之妙咒。护命法门神咒经...随机羯磨·诸戒受法篇:“俱舍论云,若先作意于斋日受者,虽食竟亦得。”(随机羯磨卷上·一六·一六)...【不共业】 为‘共业’的对称。指有情各自依自身所感的善恶业。反之,众生共通的业因称为共业,能感自他共同受用的...【四谛十六行智】 p0458 显扬十六卷二十一页云:论曰:知八苦后,次正观察四种谛理,起十六行智。前为后后之所依止...【极清净道离十过失】 p1200 瑜伽二十卷二十四页云:又由证得此极净道,离十过失,住圣所住。云何名为十种过失?所...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,贤圣以之冲默;玄旨非言不传,释迦所以致教。是以如来出世,大教有三:约...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,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。 时,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,形体羸瘦、痛苦萦缠,于...普贤菩萨行愿赞...问: 一、在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?二、怎样才能增长智慧、增强记忆力? 宏海法师答: 首先一个一心不乱...
问: 弟子想受五戒,又害怕犯了戒律尤其是妄语,所以迟迟不敢受戒怎么办?受五戒是否很重要?受了五戒之后是否可以...今天继续探索因果,因为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,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。就好像高楼一样,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...
信愿念佛,一则可消灭过去造的罪业,二可息除眼前的烦恼,三者未来命终得生极乐净土。有信心有愿力的念阿弥陀佛,同...
一个人为什么要修行呢?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,如同制造瓷盘瓦罐,皆需经过火焙日晒,时间愈久,则愈坚固。同样...常常有人说,我们是凡夫呀!那有资格学佛,学佛的人必须有佛骨(善根)奇缘。我们日日为生活养儿育女都来不及了,那...问: 如何坚定厌离娑婆、欣求极乐的信念? 大安法师答: 这个问题提得很大,如果我也讲得很大,就空对空了。一般我...生气不能解决问题,只有用慈悲心或是用智慧来处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因为用斗争、强权、愤怒,只能够让人家一时间有...
允文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元镜 | 下篇:允若 |
生死为凡夫之相固矣。二乘之人,亦有一种生死之相,故说二种生死。二种生死者,谓分段生死,变易生死也。 一、...
应病与药
虚空四名
曼荼罗身
无明为缘造不动行
不二法门
频婆
延寿妙门陀罗尼经
八戒食前作意食竟受亦得
不共业
四谛十六行智
极清净道离十过失
【大藏经】佛说长阿含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疗痔病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普贤菩萨行愿赞
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,增强记忆力

怕犯戒,所以迟迟不敢受戒该怎么办
三世因果的理解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