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修往生净土正杂二行之五种得失。又作五次相对。即亲疏、近远、无间有间、不回向回向、纯杂等五种相对之得失。(一)亲疏对,修正行者称礼忆念阿弥陀佛,弥陀即见闻觉知,彼此之三业不相舍离,故称亲缘。修杂行者,则佛与众生之三业常相舍离,故称疏行。(二)近远对,修正行者愿见弥陀之心恳切,时刻系念犹如弥陀即在目前,故称近缘。修杂行者,则心有旁骛,故与弥陀较疏远。(三)无间有间对,修正行者忆念阿弥陀佛永不间断,故为无间。修杂行者,则对弥陀之忆念时常间断,是为有间。(四)不回向回向对,修正行者不别用回向而自具回向之德,成往生之业。修杂行者则必须用回向,始感往生之业。(五)纯杂对,修正行者乃纯极乐之行。修杂行者则非纯极乐之行,而另通于人天及三乘,亦通于十方净土,故为杂。[观经疏散善义、选择本愿念佛集] p118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苦报的终点,亦即最后一次受生死的身体。...【顺逆观察十二缘起】 p1112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五页云:如契经说:佛告苾刍,我昔持草诣菩提树,到已、敷设,结...据月灯三昧经卷六载,修菩萨行者,于诸梵行念念进修而精勤无怠,故有下列十种利益:(一)他不折伏,指不为一切邪论妄...【灭真是灭】 p1213 法蕴足论一卷二十一页云: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灭真是灭?谓正开示卽上所说爱、后有爱、喜...又作乱脱。错乱离脱之意。即为防止慢心者恃智妄解,自损损他,乃故意变乱经典文句,使义理不相联贯,令彼自以智力未...(菩萨)十波罗蜜菩萨之一。主静虑。胎藏界虚空藏院中央左第五位之尊也。密号曰正定金刚。...【五法速证通慧】 p0281 瑜伽十四卷十六页云:又修断者,成就五法,随其所欲,于诸善品,方便修行;亦能速证究竟通...指石造之地藏像。于日本,多将地藏菩萨之石像安置于路旁,称为“濡佛”。 p2113...亦名:舍威仪 子题:八种威仪 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僧祇,舍威仪者, 八种威仪: 行、住、坐、卧、长床、短床、船...(界名)佛国名。虚空藏菩萨之本土。虚空藏菩萨经曰:西方过八十恒河沙世界,有一佛刹,名一切香集。彼国有佛,名胜...(名数)唯识论所明之三身也。...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。与大苾刍众俱,谓过数量...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,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,开示如理缘起之义。其旨渊弘寂而无相,其用广大宽廓...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(汉传版): 那(na)莫(mo)悉(xi)怛(da)哩(li)野(ye)地(di)尾(wei)迦(jia)南(nan) ...
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: 佛非水洗众生罪, 亦非手拔有情苦; 非将己德移于彼, 唯为说法令解脱。 佛陀出世是帮助...一群目瞪口呆的屠宰场工人,拒绝宰杀一只跪地求饶的大水牛。 人类一直以为动物是不会哭泣,可是那只水牛真的像个婴...
问: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? 师曰:汝等先歇诸缘,休息万事。善与不善,世出世间,一切诸法,莫记忆,莫缘念,放舍身...
在有限的人生旅程,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鲜活、更富内涵、更具生命的价值与意义? 古典中国,有许多著名的关,例如嘉峪...观世音菩萨是什么?就是大慈大悲。你能大慈大悲,你就是观世音菩萨;他能大慈大悲,他也是观世音菩萨;我能大慈大悲...慈心不杀 夫人物虽异,佛性原同。彼以恶业沦于异类,我以善业幸得人身,若不加悯恤,恣情食啖,一旦我福或尽,彼罪...
一、直接问你心里有哪些放不下? 直接问病重的亲人你心里有哪些放不下?对于我们而言,虽然学佛了,问出这样的话,...
佛教是一个团体 佛教讲四众弟子,也讲七众弟子,范围是一样的,只是说法不一样,分类不一样,分的粗细不一样。四众...
五种得失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五种唯识 | 下篇:五种梵音 |
(术语)苦有二种:一身苦,二心苦。诸圣人以智慧力故,无忧愁嫉妒瞋恚等心苦。已受先世业因缘之四大造身故,有老病...
苦际
顺逆观察十二缘起
精进十种利益
灭真是灭
烂脱
禅那波罗蜜
五法速证通慧
石地藏
足食戒舍威仪犯相
香集
三佛身
【大藏经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【大藏经】大乘起信论
【大藏经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

以什么样的心态听法,能得到最大利益
水牛含泪下跪求饶

百丈禅师示大乘顿悟法要

守三关与破三关
什么是观世音菩萨
慈心不杀,当吃长素

如何劝临终亲人发愿往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