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sajksepena pañcopādāna-skandha-duhkha,巴利语 Pañc''''upādāna-kkhandhāpi dukkhā。又作五盛阴苦、五取蕴苦。为八苦之一。指人各具五阴而诸苦炽盛,亦指有漏的五蕴之苦。例如生、老、病、死、忧悲恼、怨憎会、恩爱别离、所欲不得等,均属之。[中阿含经卷七、增一阿含经卷十七、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六、大智度论卷二十三、显扬圣教论卷十五、大乘义章卷三本](参阅“八苦”291) p1160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缘起门】 p1300 瑜伽九卷十六页云:缘起门云何?谓依八门,缘起流转。一、内识生门,二、外稼成熟门,三、有情世...谓诸法皆无自性,当体即空。...(经名)Gaṇḍa-vyūha,华严一乘义私记曰:梵云健拏骠诃,华言健拏,严言骠诃。...【住观于坐】 p0661 瑜伽二十八卷十五页云:谓若说言住观于坐;此则显示以现在作意,观察未来所知诸行。所以者...【杂乱语】 p1411 瑜伽八卷十三页云:非时而说,前后义趣,不相属故;名杂乱语。...(术语)大三灾之一。四劫中之坏劫。火风水三灾,转转而起,以荡尽世界。前七度之坏劫,火灾相次而起,荡尽色界之初...亦名:乞钵戒犯缘 戒本疏·三十舍堕法:“论犯六缘:一、先有受持钵,二、减五缀不漏,三、更随非亲乞,四、为己,...佛(梵 buddha,巴同),全称佛陀,意译为觉者,即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之大圣者。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一语,系...梵语 sākāra。有形相之意。为“无相”之对称。据大乘起信论、大日经卷七等所举,有相,系指差别有形之事相。又具...(术语)佛之德号,以佛证生死即涅槃之无碍道故也。晋华严经五曰:一切无碍人,一道出生死。往生论注下曰:无碍者,...(修法)镇护国家之金刚夜叉秘法也,日本传教大师自唐之顺晓阿阇梨传至日本。见天台史略上。...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。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,结出谶微,分别善恶,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,瞋恚有薄厚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佛说盂兰盆经...
古德云:出家乃大丈夫之事,非将相所能为。将军武功高强可平定贼寇之乱,宰相博学多才可治理政务,使国家太平。凡天...
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了生死之易,易在什么地方?不一定要定慧的功夫,只要你有深信切愿。从信心下手,以信愿感通阿弥...
法华经的思想,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即空。要修空,那要空掉什么?我们凡夫没有修法华经之前叫做根、尘、识。就是我...
难陀王是一位见识广博的聪明人,没有任何事能够难倒他。由于自恃甚高,自认无人能敌,便对群臣说:世间上有智慧聪辩...
我们把前面的念佛的止跟观作一个总结。偈颂一是偏重在观照力,偈颂二是偏重在善业力。 颂一: 委骸回视积如山,别泪...
多少人自以为是,说心净则国土净,当下就是净土啊,何必去十万亿之遥的另外一个净土?你不净心,跑到极乐世界干什么...
无我,佛在小乘藏教里说三十七道品,其中有四个道品,就是四念处,(四念处之一)就是观法无我。法,就是世间的一切...
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什么障碍要破除?一个是昏沉障,一个是掉举障。 破除之前先了解昏沉、掉举的相貌,掉举的出现,你...
五阴炽盛苦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五阴世间 | 下篇:五顶 |
又作钵位。丛林中,于僧堂内每人有固定之座位,凡进食等事,皆就位而行。 p4000...
缘起门
诸法皆空
健拏骠诃
住观于坐
杂乱语
水灾
非分乞钵戒犯缘
放下屠刀立地成佛
有相
无碍人
镇将夜叉法
【大藏经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盂兰盆经

居士恭敬护持三宝,定获无上福田

为什么净土宗特别强调发愿

心态如果不归零,那根本没办法修行

难陀王与那伽斯那共论缘

【推荐】不向此身生净土,投胎一错悔时难

心净则国土净,为何还要跑到极乐世界

佛教讲的无我是什么意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