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种出世间之食。乃长养圣者慧命善根之五种法食。即:(一)念食,谓修行者常持正念,长养一切善根。(二)法喜食,谓修行者爱乐大法,而得资长道种,其心常生喜悦。(三)禅悦食,谓修行者由得禅定力而能自养慧命,道品圆明,心常喜悦。(四)愿食,谓修行者以身持愿,不舍万行而长养一切之善根。(五)解脱食,谓修行者解脱各种惑业之系缚,于法得自在,以长养一切之菩提善根。[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一、华严经疏卷十九、卷二十八] p112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谓小乘之三宝也。如佛为丈六之化身,法为四谛十二因缘,僧为罗汉及缘觉。先以此三宝教化众生,故谓之化相三...【四种意趣】 p0431 摄论二卷十二页云:四意趣者:一、平等意趣;谓如说言,我昔曾于彼时彼分,卽名胜观正等觉者。...指性种性与习种性。又作性种习种。性种性,全称本性住种性(梵 prakrti-sthaj gotram),略称性种,指无始以来法尔...全一卷。唐朝不空译。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。内容叙述八曼荼罗之建立法,及说修行者应依何法速证菩提。(参阅“八大曼...(故事)须菩提在弟子中得无诤三昧为最第一。...(术语)于物之生正为原因之力。对于缘力而言。无量寿经下曰:因力缘力。...亦名:月望衣戒犯缘 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六缘成犯:一、故坏三衣;二、财少不足;三、为换三衣,拟替故者;四、...亦名:僧不差辄教尼戒释名 资持记·释篇聚篇:“名中,不差擅往,故云辄也。”(事钞记卷二三·八·九)...【寻伺差别】 p1178 俱舍论四卷十二页云:论曰:寻伺别者:谓心麁细。心之麁性名寻,心之细性名伺。云何此二、一心...(术语)深妙之智慧也。法华经序品曰:佛子心无所著,以此妙慧求无上道。...【名色与识更互为缘】 p0590 瑜伽十卷十七页云:问:已说一切支非更互为缘;何故建立名色与识、互为缘耶?答:...(可治癌症跟痔疮、青春痘等等) 佛说疗痔病咒: 怛(dan)侄(zhi)他(ta) 頞(e)兰(lan)帝(di) 頞(e)蓝(lan)谜(mi) 室(shi...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:一时,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,与大比丘众,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,诸漏已尽无复...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(三称)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,祗树给孤独园。与大比...
今天承刘典狱长之邀,来和各位讲讲佛法。佛法的大要,就是最普遍、最简单的因果两字。因果的意义很广泛,无论何事、...1、若失本心,即当忏悔,忏悔之法,是为清凉。(金刚三昧经) 2、菩萨若能随顺众生,则为随顺供养诸佛。若于众生...
雨天乐华衣,妙香等供养,赞诸佛功德,无有分别心。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?见有佛土,菩萨人天志趣不广,不能遍至十方...世上的人,长相千差万别,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,这是为什么?人的相貌是人的善恶业的综合表现。-某人经常爱...
明朝顾源居士,又称宝幢居士。少年时性格豪放,善于写诗、书法和绘画。40岁时,把以前所习的世间法尽情抛弃,断除酒...华严字母很早就接触过,因为非常好听,所以自己特别喜欢。可是因为四祖寺这边没有人会唱,所以这几年诵《华严经》的...
在佛门当中,蕅益大师提出了三个修学法门,你是持戒,受戒学律,你喜欢持戒,你就往持戒下手;你喜欢研究教理,听教...
(一) 放下 ◎佛陀说法四十九年,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告诉我们二个字:放下。金刚经云: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...
五食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五风 | 下篇:五香 |
(术语)楞伽所说三识之一。阿赖耶识之异名。一切诸法,尽依阿赖耶识而显现,故名现识。楞伽经一曰:譬如明镜持诸色...
化相三宝
四种意趣
性习二性
八大菩萨曼荼罗经
无诤第一
因力
月望衣过限戒犯缘
辄教授尼戒释名
寻伺差别
妙慧
名色与识更互为缘
【大藏经】佛说疗痔病咒
【大藏经】般舟三昧经
【大藏经】晚课(暮时课诵)

佛法的大要--因果
弘一大师晚晴集

发心不广大,就无法供养十方诸佛如来
人的相貌是怎么来的

顾源居士往生纪
学唱华严字母

法门没有高下,成败只看你的发心
